濱江未來產業高地重磅啟動!全球征集設計及建筑概念方案
沿江新格局·江南科學城
在融入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培育新質生產力的時代背景下,杭州都市圈的新一輪發展將以科技創新為核心驅動力。杭州市提出打造“杭州江南科學城+城西科創大走廊+城東智造大走廊”聯動創新發展新格局,將江南科學城納入杭州城市重點發展區塊。高新區(濱江)搶抓杭州爭創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機遇,以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超高靈敏極弱磁場和慣性測量裝置”落點為契機,高起點規劃建設杭州江南科學城,打造原始創新策源地,引領片區高質量發展。
江南科學城坐落于錢塘江南岸,東接城東智造大走廊,與未來科技城南北聯動,是完善杭州市域創新發展格局的關鍵紐帶,亦擁有構建“科學—技術—產業”全鏈條創新生態的空間資源及生態優勢。
科創賦能·驅動未來
在河網、群山、淺丘交織的優質生態基底下,江南科學城沿江片區擁有一線江景城市界面,是錢塘江兩岸高品質城市空間向西南延展的重要錨點。該片區未來有條件建設成為江南科學城的CBD,完善區域內的科技金融、高端商務和品質商業功能,集聚科技企業總部,進一步提升“科城”融合水平和都市形象,打造錢塘江畔的智慧活力帶。
為高水平“建設天堂硅谷、打造硅谷天堂”,推動高新區(濱江)加快建設世界領先科技園區,塑造江南科學城沿江門戶,杭州江南科學城沿江片區實施性城市設計及建筑概念方案國際競賽,即將啟動。
本次國際競賽由杭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濱江分局主辦,有方建筑(深圳)有限公司策劃代理。
△江南科學城區位示意圖
△競賽范圍區位示意圖
本次國際競賽圍繞江南科學城打造“原始創新策源地、未來產業引領區、科教融合示范區、山水品質公園城、智慧城市新地標”的總體目標,面向全球征集引領科技創新趨勢的科學城沿江片區設計方案,旨在打造一個展現未來科研工作及生活圖景的先鋒城區,全面支撐江南科學城的科技與產業升級,實現片區能級躍升,彰顯“未來風、國際范、江南韻”的都市風范。
在江南科學城概念規劃框架下,本次競賽方案需進一步研究沿江片區與周邊的協同發展關系,重點關注沿江城市形象塑造、科創特色場景營造、產業功能和業態布局細化、創新型公共空間研究、城市交通一體化解決方案等內容,為核心地塊的地標建筑、公共空間提供概念方案,探索山水與科創共融、可持續、高品質、前瞻性的科學城空間新范式。
本次競賽設計范圍的總用地面積約87.22公頃,包含北區塊和南區塊。北區塊北至芳華弄,南至彩虹快速路,西至聞濤路,東至西浦路,用地面積約27.34公頃。南區塊北至陸家潭街,南至浦炬街,西至聞濤路,東至西浦路,用地面積約59.88公頃。
△競賽范圍示意圖
△北區塊范圍示意圖
△南區塊范圍示意圖
長按掃描下方二維碼,查看場地全景圖
本次競賽設計成果擬包含以下主要設計內容,具體內容以后續發布的《設計任務書》為準。
1.實施性城市設計
實施性城市設計成果主要用于細化分解控規指標,在現有規劃成果的基礎上進行優化提升,并完善城市空間形態。成果應兼具創新性與可實施性,要求明確城市設計導則等精細化城市規劃管控方案。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現有規劃成果可適當突破。
工作重點包括:進一步論證沿江片區的建設總量、建筑高度;在功能布局、公共空間、慢行系統、天際線協調、沿江城市風貌等方面提出剛性與彈性相結合的控制引導要求;完善沿江片區的產業及功能業態策劃;提出能夠高效支撐科研創新活動及符合城區未來發展需求的城市空間模式。同時,城市設計方案應對開發模式、建設時序等內容提出實施建議。
2.概念性建筑設計
概念性建筑設計成果應進一步明確沿江片區的城市形象,提出城市建筑一體化設計方案,為核心地塊的地標建筑、公共空間提供概念方案。
工作重點包括:開展建筑空間形態設計,提供建筑外觀和立面概念方案,要求具有較強的標志性;基于功能業態策劃,論證功能及空間關系,重點關注如何營造符合科學城特定人群的工作、生活、社交方式和需求的空間場景;與實施性城市設計方案提出的地塊控制導則相呼應,對各地塊的功能布局進行細化,確保功能復合、高效活力;提供地下、地面、空中立體多層次聯動統籌方案;對下一步建筑工程設計及土地出讓提出明確指引,保障后續項目的精細化管理。
本次競賽采取“公開征集”的方式,分為資格預審、方案競賽、方案深化3個階段。
第一階段:資格預審
主辦單位依法組建資格預審委員會。資格預審委員會對有效參賽申請人的綜合實力、同類項目經驗及主創設計師實力等進行綜合評審,評選出5個入圍申請人(無排序)和2個備選申請人(有排序)。入圍申請人按要求遞交《參賽確認函》后,進入下一階段;如有退出則由備選申請人依序替補。
第二階段:方案競賽
主辦單位發布《設計任務書》并組織入圍申請人現場踏勘,進行技術交底;5個入圍申請人按要求進行中期匯報,并按規定時間提交最終設計成果。
主辦單位依法組建方案評審委員會。入圍申請人進行方案匯報和現場答辯,方案評審委員會對5個入圍申請人提交的有效設計成果進行詳細審閱、充分討論,出具書面評審意見,評選出1個一等獎、4個入圍獎(無排序)。
第三階段:方案深化
原則上獲得一等獎的申請人將作為技術咨詢顧問機構,負責方案深化及成果整合工作。
如獲得一等獎的申請人放棄方案深化及成果整合工作,則主辦單位可另行委托其他設計機構進行方案深化及成果整合,并另行簽訂方案深化及成果整合工作服務合同。方案深化及成果整合工作費用將由主辦單位支付給實際負責方案深化及成果整合工作的設計機構。
后續方案深化及成果整合工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
1)根據專家及主辦單位對競賽成果的意見,進行整體方案的整合、調整及優化;
2)精細化把控核心地塊的空間設計指引,協助片區控規調整;
3)按要求參加主辦單位組織的方案深化及成果整合工作相關會議及匯報;
4)配合主辦單位進行城市設計成果相關宣傳。
深化工作周期約3個月,具體事宜根據后續工作安排確認。
資格預審入圍申請人,其方案競賽成果經方案評審委員會評定為滿足本次競賽設計要求的,獲得相應的競賽獎金。競賽獎金及后續深化工作費用總額為人民幣1740萬元(含稅),以下為具體獎項及獎金設置:
1.本次競賽不設資質要求。
2.設計機構可單獨作為參賽申請人報名,或與其他設計機構組成聯合體參賽申請人(以下簡稱聯合體)報名。
3.境內參賽申請人應具有獨立法人資格(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伙企業法》合法設立的設計事務所除外),并提供有效的營業執照;境外(含港澳臺地區)參賽申請人應為合法注冊的企業或機構,并提供有效的商業登記證明。不接受個人或個人組合的報名。
4.法定代表人(合伙人)為同一個人的兩個及兩個以上的企業或機構,母公司及其全資子公司,存在控股、管理關系的公司,不得同時報名。
5.參賽申請人須在報名文件中指定2名主創設計師。主創設計師須真正負責本項目,主持競賽及后續深化工作全過程,須出席踏勘會(至少1名主創設計師)、中期匯報(至少1名主創設計師)、方案匯報(2名主創設計師)等重要節點并負責主要匯報。
6.聯合體須符合以下要求:
1)聯合體成員(含聯合體牽頭方)數量不超過2家,聯合體各方不得再單獨或以其他名義與其他設計機構組成其他聯合體參與報名;
2)聯合體雙方需簽署合法有效的《聯合體協議》,并明確牽頭方、各個設計階段的分工方式、權益分配比例等;
3)聯合體各方須各指定1名主創設計師。境外設計機構須確保其境外設計主創實際參與,并在中期匯報、方案匯報等重要節點負責主要匯報。
7.具有以下一個或多個同類項目經驗的參賽申請人優先考慮:
1)國內外科學城的城市設計經驗;
2)國內一線城市或國際知名大都市重點片區的城市設計經驗;
3)重要城市濱水區城市設計經驗;
4)國內一線城市或國際知名大都市科技創新型產業建筑設計經驗;
5)國內一線城市或國際知名大都市200米及以上超高層建筑設計經驗。
8.鼓勵參賽團隊由城市設計、建筑設計、景觀設計、產業策劃等多專業人員組成。
注:參賽擬派的主創設計師應為該設計機構的在冊人員。為保證參賽申請人對本次競賽相關要求有準確理解,主要設計人員中應至少有1名以漢語為母語的成員。在本次競賽過程中,如發現主創設計師與遞交材料中的人員不符,主辦單位有權取消其參賽資格。
https://mp.weixin.qq.com/s/_SsXi6GmXEYvQCs5OAEx5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