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屆中國研究生“雙碳”創新與創意大賽來啦
2022年,圍繞“雙碳”科技創新人才需求,中國研究生創新實踐系列大賽增設中國研究生“雙碳”創新與創意大賽(以下簡稱大賽),旨在進一步增強研究生對“雙碳”戰略的認識,提升研究生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的自覺性,加大高校與社會之間產學研的深度融合,助力實現“3060雙碳”目標。大賽以“智慧雙碳,創享未來”為主題,大賽秘書處設于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首屆大賽由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承辦。根據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文[2022]24號《關于舉辦2022年中國研究生創新實踐系列大賽的函》相關要求,現將本屆大賽相關情況通知如下:
一、大賽名稱
第一屆中國研究生“雙碳”創新與創意大賽
二、組織單位
1.指導單位
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
2.主辦單位
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
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
3.賽事承辦指導單位
深圳市教育局
深圳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5.本屆大賽承辦單位
清華大賽深圳國家研究生院
三、大賽主題及參賽項目要求
1.大賽主題:
智慧雙碳,創享未來
2.參賽方式:
參賽項目須契合“智慧雙碳,創享未來”這一主題,圍繞新能源、儲能、低碳、節能減排、碳捕集、碳市場等領域,以環境與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電子信息技術、先進制造技術、海洋科學技術、生物醫藥技術、未來人居設計、社會創新設計等前沿技術與設計打造具有社會意義和產業價值的作品,發掘具有前瞻性、先導性和探索性技術與產業相結合的創新項目。
3.參賽通道:
1)賽道一:雙碳+環境與綠色科技
研究方向包括但不限于:城市環境與復合生態保護、工業與特殊環境保護、陸海交互環境保護、區域跨介質復合污染與環境健康、生態環境大數據與系統管理、全球氣候變化與未來生態環境保護等。
2)賽道二:雙碳+新材料與新能源
研究方向包括但不限于:低維材料與部件、能源材料與器件、材料設計與計算、信息功能材料與器件、生物醫用材料與器件等
3)賽道三:雙碳+電子與信息
研究方向包括但不限于:傳感器網絡與通信、多維信息處理、新一代網絡、三維視頻技術、電子科技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工程、軟件工程、網絡空間安全等
4)賽道四:雙碳+設計與制造
研究方向包括但不限于:智能設備與儀器、精密和超精密加工、精密測控、微納制造、光電信息存儲、互聯網+創新設計、未來人居設計、未來城市及支撐技術體系、數字建筑與智能制造等
5)賽道五:雙碳+低碳生活與生命健康
研究方向包括但不限于:健康工程、疫苗工程、制藥工程、細胞工程、生物工程與轉化醫學、海洋技術與工程、海洋能源工程等。
四、參賽對象及方式
1.參賽對象:
中國內地(大陸)、港澳臺地區在讀研究生(碩士生和博士生)、已獲得研究生攻讀資格的大四本科生(需提供研究生錄取證明)和經推薦的海外院校研究生。
2.參賽方式:
參賽選手需以組隊的方式參賽,每隊人數為3-6人,專業不限。各參賽選手所在單位負責審核,確認報名參賽資格??赏瑫r選擇多個賽題進行參賽,不同方向可以擁有不同的團隊,支持跨院校、跨專業、跨單位自由組隊。已獲往屆中國研究生創新實踐系列大賽全國總決賽冠軍項目,不再報名參賽。
指導教師說明:每支隊伍最多申報2位指導教師,按照申報順序排序。
參賽單位說明:參賽團隊負責人所在培養單位為該團隊的參賽單位。
五、作品提交說明
參賽選手通過中國研究生創新實踐系列大賽官方網站進行報名與作品提交,參賽選手須根據模板提交創新計劃書及其他可選輔佐材料,由參賽單位負責進行校級審核。大賽規定的項目提交時間截止后,指導教師、參賽隊員和項目內容等參賽信息不能進行調整或更改。
知識產權:參賽作品(包括但不限于方案、作品等)知識產權歸參賽者所有。
公平競技:參賽者禁止在指定考核技術能力的范圍外,利用規則漏洞或技術漏洞等不良途徑提高成績,禁止在比賽中抄襲他人成果,一經發現將取消比賽成績并嚴肅處理。
六、賽程安排
1.大賽報名時間
時間:7月—10月14日
內容:參賽團隊在該日期前在大賽官網進行注冊報名并接受參賽資格審核。
2.作品提交時間
時間:7月—10月21日
內容:各參賽團隊在截止日期前按照參賽要求網上提交參賽作品,承辦單位負責參賽作品收集統計和聯系工作等。
3.初賽評審與晉級結果發布
時間:10月下旬
內容:初賽采用網上評選形式進行。參賽者通過大賽官方渠道提交參賽作品,評審專家將對全部提交成功的作品,從題目創新及實施的合理性、創造性、文字表述的規范性對參賽作品進行線上評審,最終按照綜合得分排名評選出優勝作品晉級到復賽。2022年10月下旬大賽公布進入復賽團隊名單。
4.復賽評審與晉級結果發布
時間:11月下旬
內容:復賽采用線下路演(如因疫情原因,可調整為線上)形式進行。參賽者進行項目路演,評審專家將對作品,從題目創新及實施的合理性、創造性、文字表述的規范性參賽作品進行線下評審,最終按照綜合得分排名評選出優勝作品晉級到全國總決賽。2022年11月下旬大賽公布進入決賽團隊名單。
5.決賽評審
時間:12月下旬
內容:決賽采用線下路演與答辯相結合的形式(根據情況進行具體安排),全國總決賽將在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舉行(視疫情防控情況調整)。決賽中,每個參賽隊伍可在現場進行系統演示,包括但不限于使用PPT講解方案、接受專家提問并答辯,專家從作品的獨創性、應用前景和演示效果等角度對參賽作品打分,最終根據參賽作品綜合得分確定獲獎名次。
七、獎項設置
1.大賽將設置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并評選優秀組織獎和優秀指導獎,其中“優秀組織獎”的評獎依據為代表隊的參賽準備和精神風范,“優秀指導獎”的評選依據為教師在參賽作品中的指導與引領作用。
2.獲得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優秀組織獎、優秀指導獎的單位及個人頒發相應榮譽證書,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頒發相應獎金。所以入圍總決賽的參賽作品,將在決賽期間進行相關展覽展示。
本辦法解釋權歸大賽秘書處所有。
八、聯系方式
1.大賽官網
https://cpipc.acge.org,cn/
2.秘書處及承辦單位聯系方式
秘書處: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
第一屆大賽承辦單位: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
聯系人:
王瑤:0755-260036205
洪麗雅:0755-26035839
電子郵箱:
ispace@sz.tsinghua.edu.cn
通訊地址:
深圳市南山區西麗大學城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B302創新創業教育中心
https://mp.weixin.qq.com/s/TyZzAYpVrTu7WRzsOPNf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