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第九屆紫金獎?建筑及環境設計大賽
“紫金獎·建筑及環境設計大賽”由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聯合中國建筑學會、中國勘察設計協會、中國風景園林學會共同舉辦。大賽自2014年起已舉辦8屆,成為了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建筑與環境設計品牌賽事,為設計師、學生及社會公眾搭建專業性與社會性充分融合的平臺,以創意構思和創意設計推動美麗宜居城市建設和城鄉空間品質提升,推動建筑文化形成社會共識?,F將有關情況和要求公告如下:
年度關鍵詞:古今輝映歷久彌新
第九屆大賽以“千年運河活力家園”為主題?!叭f物有所生,而獨知守其根”,貫穿古今、連通南北的大運河是流動的世界文化遺產,積淀了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蘊,承載著豐富的時代價值。進入新發展階段,如何加強大運河所承載的豐厚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挖掘和闡釋,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大運河文化與時代元素相結合,煥發新的生機活力,讓這一“流動的文化”更好融入當下、傳承后世,是當代設計師和專業工作者的歷史責任。本屆大賽立足設計服務現實改善、設計創造文化價值,聚焦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與創新,聚焦文化活力空間的當代塑造,是對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文化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的貫徹落實,是對推動大運河文化帶和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積極響應,也是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的務實之舉。
大賽延續開放式命題,參賽者應選擇與大運河文化相關的現實空間為創作題材,自行選址、自行擬定設計任務及副題。
創作選址應為具有真實的歷史記憶和歷史文化的場地,不得摻雜虛擬或虛假信息。創作類型應為與大運河文化相關的各類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可以是建筑、公共空間、設施、城市家具等。鼓勵圍繞大運河沿線的歷史文化資源如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歷史文化街區、歷史地段、歷史建筑以及傳統村落、傳統園林、工業遺產和農業文化遺產等開展創意設計。
創作形式可以是建筑設計、景觀設計、城市設計、藝術設計(包括環境小品)等單項或綜合設計,創作內容可以是改造、擴建或新建,題材不限、規模不限、手法不限,自由創作。選題提倡從身邊入手、從現實入手,尺度適宜、內涵真實,不鼓勵宏大敘事場景的設計方案。
方案設計應著重表達創意創新,創作內容鼓勵提出面向大運河文化價值的挖掘、延續與活化利用的綜合設計方案,鼓勵提出針對新舊環境、新舊建筑聯動改善的設計方案,鼓勵當代新思維、新方法、新技術、新材料、新設施和新場景的合理應用等,為新時代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貢獻創意力量。
為促進創意設計成果落地轉化,大賽鼓勵參賽者與設計基地主體(如產權主體、平臺機構、實施主體等)組成聯合體共同參賽。同時,組委會面向社會公開征集一批有設計需求的基地,形成設計基地備選名錄(分批發布),搭建共創平臺,供參賽者參考選用。
競賽設職業組和學生組。職業組為相關專業的設計師、教師及其他相關從業人員;學生組為相關專業的全日制在校生(本???、碩士、博士)。參賽組別根據第一主創人的身份確定,同一作品不得跨組重復申報。
大賽采用網上報名,參賽者可通過“紫金獎·建筑及環境設計大賽”官方網站(www.iarchis.com)、微信公眾號(iarchis;建筑創意空間)或“紫金獎”文化創意設計大賽官方網站(www.zgwcsj.com)報名參賽。
參賽報名截止日期:2022年10月7日
參賽者可為個人或團隊,鼓勵組建跨專業團隊參賽。職業組參賽者可結合正在設計的項目,學生組可結合課程設計、畢業設計或指導教師科研項目,根據大賽要求進行創作。學生組如有教師指導參賽創作,應在報名和提交作品時予以注明。已實施項目、已在其他競賽獲獎或發表過的作品不得參賽。
作品提交截止日期:2022年10月15日
為避免后期網絡擁堵,請參賽者完成方案后盡早提交。參賽指導教師、參賽人員名單和排序在作品提交審核通過后將不能更改。
職業組、學生組應提交設計圖版2張。圖版內容應包括設計說明(含場地歷史信息的詮釋和調查分析、創意策劃、設計思路和方案亮點等)、分析圖、總平面圖、節點設計圖、表現圖及其他表達設計意圖的相關圖示等。示例圖版電子文件請在官網下載,版式可根據作品表達需要,著力體現方案重點和設計策略,表達形式不限、圖紙比例自定,原則應按示例A1豎排。
圖版、照片、圖紙等以JPG格式提交,精度應不小于300dpi。參賽者請同時提交創作草圖、工作照片及其他創作過程資料若干(圖片為JPG格式,精度不小于150dpi)。
競賽語言為簡體中文,國外參賽作品可為中文,也可為中英文雙語注釋,作品度量單位為公制。圖版內容除設計說明及圖示注解外,不得出現參賽者姓名、單位及其他無關的任何標記,否則取消參賽資格。具體內容請根據報名系統相關提示和要求提交。
2022年賽程安排
8月24日
發布競賽公告
10月7日
參賽報名截止
10月15日
作品提交截止
11月
初賽(專業評審)
12月
決賽(綜合評審)
競賽分初賽(專業評審)和決賽(綜合評審)兩個階段。
初賽(專業評審):評審委員會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領銜,由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省級設計大師及行業內知名專家組成,本屆大賽主任委員由王建國院士擔任。專業評審產生“優秀作品獎”一、二、三等獎,由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頒發證書和獎金。
主任委員
王建國
中國工程院院士
東南大學建筑學院教授
決賽(綜合評審):專業評審中獲得“優秀作品獎”一等獎的參賽作品入圍決賽,參加綜合評審。決賽為集專業性與社會性為一體的綜合賽事。專家評審委員會由院士、設計大師、業內知名專家、文化界人士共同組成;決賽綜合得分由專家評審、行業代表、媒體代表和觀眾評分共同構成,決賽方案另行發布。綜合評審產生“紫金獎”金、銀、銅獎,由“紫金獎”大賽組委會頒發證書和獎金。
大賽組委會設“紫金獎”金獎、銀獎、銅獎、優秀獎。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設“組織獎”和“優秀作品獎”一、二、三等獎若干名。
紫金獎
共20項,分別設金獎4名、銀獎6名、銅獎10名,另設優秀獎若干名,頒發證書,不設獎金。
金獎:獎金10萬元/項
銀獎:獎金3萬元/項
銅獎:獎金5千元/項
獲獎作品同時授予同等級“江蘇省優秀工程設計獎”;金獎、銀獎作品同時授予同等級“江蘇省社科應用研究精品工程獎”。
優秀作品獎
職業組:設一等獎10名、二等獎30名、三等獎50名,不設獎金。獲獎作品同時授予同等級“江蘇省城鄉建設系統優秀設計獎”。
學生組:設一等獎10名、二等獎30名、三等獎50名。
一等獎:獎金1萬元/項
二等獎:獎金5千元/項
三等獎:獎金3千元/項
組委會有權根據參賽作品提交情況和評審意見,調整獎項數量。
|有關說明|
■參賽者對其設計作品擁有署名權,主辦方可用于成果展覽、成果匯編與宣傳等用途。
■獲獎者及獲獎作品納入“紫金獎”人才庫和作品庫以及“紫金建筑之星”人才孵化平臺。利用“紫金文創定制平臺”促進優秀作品落地轉化。
■獲獎作品擇優參加大賽優秀作品展,擇優入選第九屆紫金獎·建筑及環境設計大賽優秀作品集。
■對積極組織參賽或成績優異的單位、團體,頒發“組織獎”。
■獲得職業組“紫金獎”獎項、“優秀作品獎”二等獎及以上獎項,或指導學生組作品并獲得“紫金獎”銅獎及以上獎項,將作為申報“江蘇省設計大師”的基礎條件之一。
■獲得職業組“優秀作品獎”二等獎及以上獎項,將作為江蘇省住房城鄉建設領域相關人才選拔培養的參考條件。
■本屆大賽由東南大學建筑學院、江蘇銀行、建筑名苑、世界建筑、時代建筑、江蘇省城鎮化和城鄉規劃研究中心、江蘇省建筑與歷史文化研究會作為支持單位,由江蘇省勘察設計行業協會協辦。
■主辦方對競賽規則具有最終解釋權。
聯系方式
參賽咨詢
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設計處
何培根、姚梓陽
TEL:025-51868957
線上報名及技術咨詢
陳飛
TEL:025-85578839
QQ:10581828
https://mp.weixin.qq.com/s/SvZvUiMe37tOXT9y5gpA9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