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稿|2025年第三屆全國大學生科技美術設計創新作品大賽
近日,由天津美術學院主辦、影視與傳媒藝術學院承辦的“藝數共生·智啟未來”第三屆全國大學生科技美術設計創新大賽啟動儀式暨數字智能藝術產業發展峰會、河北區第二十五期‘津英匯’主題活動在天津市河北區圣心藝術中心舉辦。來自高校、企業及相關行業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圍繞數字智能藝術的未來趨勢與產教融合的新模式展開深入交流與探討。
開幕式現場
天津市河北區副區長田強,天津美術學院黨委常委、副院長陳占權,河北區科技局局長郭敏,天津市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副所長郄紅偉,天津市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多媒體技術中心主任韓霜,天津市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多媒體技術中心副主任任沖,河北省人工智能學會教育專委會秘書長譚靜,中國樂凱膠片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焱,中國樂凱膠片股份有限公司影像材料事業部宣傳主管殷懷義,中國醫學科學院天津醫學健康研究院黨政綜合部干部林仲瑋,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黨群工作部綜合主管張玉婷,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造型中心設計部部長楊雋、造型中心設計部部長許凌峰,天津名將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鄭爽,天地偉業技術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郝俊龍,一飛智控(天津)科技有限公司策劃設計部總監趙炎,大明幻境第一城市場部兼影視基地負責人張楷婕,拓海家暗房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昊,鵝小隊董事長宋立雪、研學課程研發中心負責人侯宇,天津市綠盛新源環保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黃群、監理蔣耀峰,有光科技(天津)有限責任公司主理人劉柏逸,藍圖(天津)人工智能基礎資源技術平臺有限公司新媒體事業部負責人李睿,河北易水硯有限公司鄒天然,河北曲陽陳氏定窯瓷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強,定瓷研究中心副主任房輝,天津貝格萬象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張恒熙,蘭卡科技(天津)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康康,天津角度工業產品設計有限公司總經理霍偉,天津貝蕓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周曉菲,天津市創佳時代科技企業管理有限公司產業運營部部長張莉,騰訊互娛品牌與數字生態營銷部、津遼吉黑區域總負責人、市場營銷體系專家孟祥勇,完美世界集團校招及高校關系負責人楊凱依,北京搜狐暢游科技有限公司校招高級負責人袁旭能,天天玩家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陶冶,天津美術學院影視與傳媒藝術學院負責同志、師生代表參加啟動儀式。
天津美術學院副院長陳占權致辭
天津美術學院副院長陳占權向出席本次大會的各位嘉賓、專家學者及企業代表表示熱烈歡迎和誠摯感謝。他指出,本屆大賽以“創意驅動·科技賦能”為主題,充分體現了藝術設計在面向未來社會需求中的多元潛力,也展現了學校始終堅持“以賽促教、以賽促學”的教育理念。今年的活動在組織籌備方面更加系統,內容更加聚焦應用導向,參與企業領域更廣、合作層次更深,不僅拓展了產業資源的鏈接維度,也為學生提供了更具現實意義的創作平臺。希望通過此次賽事推動更多企業課題走進課堂、走近學生,在真實場景中提升學生的跨學科思維與綜合實踐能力,為推動科技與藝術深度融合注入新的活力。
河北區副區長田強致辭
河北區副區長田強在致辭中表示,當前河北區正加快建設以數字經濟、文化創意為引擎的新型產業體系,而像科技美術這樣融合科學思維與審美創造的跨界領域,正是引領區域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支撐力。天津美術學院長期深耕產教融合與學科交叉,為區域發展不斷注入源源不斷的青年創造力與文化動能。本次“大學生科技美術設計創新作品大賽”正是以創意為核心、以科技為支撐,將為青年學子搭建起展示才華、實現理想的舞臺,更為地方政府與高校、企業之間的合作創造了更多聯結與契機。希望各方在合作中持續拓展深度與廣度,為推動城市文化建設與產業高質量發展匯聚更多力量。
賽事回顧
影視與傳媒藝術學院副院長、大學生科技美術設計創新作品大賽秘書長余春娜介紹大賽情況
天津美術學院影視與傳媒藝術學院副院長余春娜在發言中回顧了去年的賽事成果,介紹了今年大賽的全新亮點與發展方向,本屆大賽強調項目驅動與成果導向的實踐機制,鼓勵學生圍繞現實問題與未來場景進行跨媒介、跨領域的創作探索,進一步提升設計的社會應用價值與創新深度。同時也將更加注重與企業的命題對接。她表示,希望通過這樣一個全國性的賽事平臺,讓更多青年學子在真實產業場景中鍛煉能力、積累經驗,也期待各界專家、企業代表與高校師生持續深化合作,共同推動數字文化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企業代表發言
參會企業代表依次發言,圍繞各自企業在科技、藝術、文化等領域的發展理念展開分享。代表們結合企業實際,深入闡述了如何通過數字技術推動藝術創新、如何在產品研發中融合文化價值,以及在品牌建設中實現科技美學的延展與落地。
中國樂凱膠片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焱
陳焱在發言中表示,在當下數字化與視覺文化高度融合的時代背景下,影像不再只是記錄工具,更是一種表達方式與創意媒介。我們希望通過持續的技術創新與跨界合作,推動傳統影像產業向科技美術等新興領域延展,讓影像不僅留住記憶,也激發創意,賦能藝術教育與數字文化的發展。
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造型中心設計部部長楊雋
楊雋在發言中表示,汽車設計不僅是工業制造的外殼,更是融合技術、藝術與用戶體驗的綜合表達。在科技與藝術日益融合的背景下,企業亟需具備跨學科能力和審美素養的新型設計人才。我們希望通過此次大賽平臺,發現并支持更多有潛力的年輕創意者,將他們的先鋒設計理念融入到未來出行的場景之中,共同推動汽車設計的邊界不斷拓展。
中國醫學科學院天津醫學健康研究院
黨政綜合部干部林仲瑋
林仲瑋表示,醫學與藝術在關照生命與傳遞溫度上具有天然的聯結。此次參會讓他看到了科技美術在健康科普、醫療人文建設等方面的巨大潛力,期待未來與高校開展跨領域合作,共同探索“醫學+藝術”的更多可能。
天地偉業技術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郝俊龍
郝俊龍表示,作為以視頻監控與智能系統研發為核心的科技企業,公司高度重視視覺表達與用戶體驗的結合。他指出,科技與美術的融合為智能產品賦予了更強的場景感與人文關懷,期待未來與高校在信息可視化、交互設計等方向開展深入合作。
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
黨群工作部綜合管張玉婷
張玉婷表示,化工行業的發展不僅依賴技術創新,更需要借助設計思維提升企業形象與公眾認知。她指出,科技美術在可視化表達、科普傳播與品牌建設等方面具有獨特優勢,未來希望與高校加強交流合作,推動“科技+藝術”在能源與化工領域的深度融合。
圖片
一飛智控(天津)科技有限公司策劃設計部總監趙炎
趙炎表示,作為專注于無人機系統研發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始終關注技術之外的視覺呈現與用戶體驗。他指出,科技美術在產品外觀設計、交互界面、品牌視覺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顯,期待未來能與高校開展更緊密的合作,共同探索無人機領域中“科技+設計”的多維創新路徑。
天津市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多媒體技術中心主任韓霜
韓霜表示,在信息技術與數字媒體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多媒體已成為連接科技、文化與公眾的重要橋梁。她指出,科技美術為科研成果的可視化表達、數據傳播以及交互體驗帶來了全新的可能。希望與高校在科學可視化、虛擬現實等方向展開合作,共同推動科技傳播的藝術化、場景化發展。
河北省人工智能學會教育專委會秘書長譚靜
譚靜表示,人工智能的發展不僅推動了科技革新,也為藝術創作和教育模式帶來了新的思路。她指出,AI與藝術的融合正逐步打破學科壁壘,培養具備技術理解與審美表達能力的復合型人才尤為關鍵。希望借助此次活動加強學會與高校、企業之間的交流合作,共同探索人工智能在藝術教育與創意實踐中的更多應用可能。
拓海家暗房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昊
陳昊表示,公司一直致力于將經典攝影技法與當代視覺語言相融合,探索影像藝術的邊界與溫度??萍济佬g為膠片文化的再生提供了全新的平臺,未來希望與高校在傳統工藝數字轉化、沉浸式影像裝置等方向展開深入合作,推動影像藝術在新語境下的延續與創新。
騰訊互娛品牌與數字生態營銷部、津遼吉黑區域
總負責人市場營銷體系專家孟祥勇
孟祥勇表示,游戲不僅是一種娛樂形式,更是融合科技、美術與文化表達的綜合載體。隨著數字生態的不斷完善,品牌傳播對創意內容與視覺表達提出了更高要求??萍济佬g在IP塑造、用戶體驗與跨媒介敘事中展現出巨大潛力,期待未來與高校加強合作,挖掘年輕創意力量,共同推動數字文化產業的多元發展。
大明幻境第一城市場部兼影視基地負責人張楷婕
張楷婕表示,科技與藝術的融合已成為打造文化場景、提升觀眾參與感的關鍵驅動。大明幻境始終致力于將虛擬影像、實景空間與文化敘事有機結合,構建富有代入感的體驗式內容。未來希望與高校在數字影像設計、XR空間構建等方向開展合作,共同推動文旅與影視創意產業的融合創新。
定瓷研究中心副主任房輝
房輝表示,定瓷作為中國古代五大名瓷之一,承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與工藝傳統。隨著科技與藝術的不斷融合,傳統陶瓷正面臨新的表達路徑與傳播方式??萍济佬g為定瓷的數字化呈現、互動式展示及跨媒介敘事提供了全新的可能性。希望與高校在非遺活化、數字設計、沉浸式展陳等方面開展深入合作,讓定瓷文化在當代表達中煥發新的生命力。
河北易水硯有限公司鄒天然
鄒天然表示,易水硯作為中國傳統文房四寶之一,凝聚著深厚的歷史底蘊與工藝美學。如何讓非遺文化以新的形式被年輕人理解與接受,是企業持續關注的方向??萍济佬g為傳統硯文化的數字化保護、創意轉化與沉浸式傳播提供了寶貴契機。未來希望與高校在非遺數字化、文化IP設計等方面開展合作,讓古老技藝在當代語境中煥發新生。
天津名將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鄭爽
鄭爽表示,公司始終關注如何通過科技與藝術的融合實現內容表達的多元化與場景化。在新媒體語境下,創意視覺語言已成為連接品牌與受眾的重要橋梁,期待未來與高校在數字視覺、品牌設計、內容共創等方面展開深入合作,發掘青年創意力量,共同打造具有文化溫度與市場價值的傳播作品。
天津貝格萬象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張恒熙
張恒熙表示,作為專注于數字技術與空間創意融合的企業,公司始終致力于在科技驅動下拓展藝術表達的邊界。隨著沉浸式體驗、數字展演等形式的興起,科技美術在公共空間、商業場景和文化展示中的應用價值日益凸顯。未來希望與高校在數字視覺、交互裝置與空間設計等方向開展深度合作,共同推動科技藝術在城市文化空間中的創新實踐。
活動現場
企業代表紛紛表示,希望借助本次大賽平臺,深化與高校的溝通合作,挖掘更多具有實踐潛力的創意項目,推動校企之間在人才培養、成果轉化、創新研發等方面實現更高水平的協同共贏。分享活動后,與會嘉賓圍繞校企合作展開深入交流,聚焦如何實現高校教學資源與企業實踐需求的高效對接,共同探討數字藝術與產業融合的新路徑與新模式。
圖片圖片
學院與企業交流現場
2025年“藝數共生·智啟未來”第三屆全國大學生科技美術設計創新大賽啟動儀式暨數字智能藝術產業發展峰會+河北區第二十五期‘津英匯’主題活動旨在貫徹落實國家關于推動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促進科技與文化融合創新的戰略要求,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發展。持續秉承“創意驅動·科技賦能”的核心理念,聚焦科技與藝術的交叉領域,致力于搭建高校與產業深度融合的創新平臺。本屆賽事面向全國藝術與設計相關專業學生,設立涵蓋科技美術、數字影像、交互設計、虛擬現實等多個賽道,鼓勵青年創作者以項目化方式回應真實場景與未來議題,探索多元媒介下的設計實踐與技術實現路徑。
天津美術學院將繼續以大賽為紐帶,深化產教融合、科藝協同的教學機制,聯動企業、科研機構與社會資源,共同推動數字智能藝術教育體系建設,助力高質量人才培養與文化科技融合發展的國家戰略落地,積極拓展科技美術服務經濟社會的時代價值。
與會領導、嘉賓在開幕式現場合影
賽事征集
?。麮ompetition solicitation
“科技啟明未來,藝術溫潤生活”—第三屆全國大學生科技美術設計創新作品大賽正式啟動!
科技,不只是工具。藝術,不只是表達。當數字文明與美育精神交匯,一個屬于青年創作者的時代現場正在展開。
你,準備好成為這個時代的創造者了嗎?
01
藝術共生·未來有你
為深入落實黨的二十大關于"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決策部署,以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系列重要論述精神,充分發揮科技賦能美術創新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支撐效能,縱深推進高等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構建覆蓋科技、美術、設計及新興交叉學科的產學研協同育人機制,暢通高校創新要素與數字文化產業的雙向賦能通道,實現產業需求鏈與教育供給鏈的精準對接。根據《市教委關于組織開展2025年天津市大學生學科競賽活動的通知》(津教高函〔2025〕10號)工作安排,市教委決定舉辦2025年全國大學生科技美術設計創新作品大賽。
我們正處在一個被技術深度重構的時代,數字智能、虛擬現實、算法生成內容、人機交互等技術不斷刷新著人類認知的邊界,也深刻影響著藝術的發生方式與表達形態??萍紡奈慈绱司o密地滲透進日常生活,改變著青年群體的思維方式、審美偏好乃至世界觀建構。今天的大學生,已經不再是單一意義上的學習者,而是技術原住民與內容共創者,他們在高速運轉的數字社會中,迎來了無限延展的認知可能與表達空間。
在這樣的背景下,為進一步激發青年大學生的創意思維與技術素養,拓展其面向現實問題與未來場景的實踐能力,本屆大賽設立交互設計、數字影像、虛擬現實等關鍵賽道,鼓勵跨媒介、跨學科、跨領域的深度探索,致力于打造一個連接高校教育、產業實踐與社會創新的共享平臺,鼓勵企業基于自身產品、文化、技術提出真實命題,學生以此為基礎開展作品創作,實現創意成果與產業需求的雙向共贏。對企業而言,這是一次匯聚青年創意資源的機會;對學生而言,這不僅是一次實踐演練,更是一次鏈接真實世界的成長跳板。
當前,“中國式現代化”、“新質生產力”、“文化數字化”等時代命題正在重塑國家發展的戰略方向,也為青年大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實踐舞臺與成長通道??萍济佬g,作為融合科技精神與藝術表達的新興領域,正成為連接個體創造力與時代發展張力的重要接口。我們相信,今天的青年正站在通往未來的交叉口上,而這場大賽,便是他們揮毫出擊、展現鋒芒的起點。
2025年,“藝數共生·智啟未來”,我們誠邀每一位青年創作者的加入,在技術與藝術的交匯處,共同開拓屬于你們的原創航道。
02
競賽主題、作品內容與要求
一、競賽主題:“科技啟明未來,藝術溫潤生活”
二、競賽分類:本次競賽作品分科技美術、科技影像、科技展演、科技設計、校企共創,共五類。1.科技美術類作品該類作品形式包括:(1)AIGC繪畫;(2)科學主題插畫;(3)科學雜志封面設計;(4)科學論文海報;(5)科普繪本;(6)科普壁畫;(7)動態AI(人工智能)繪畫及數字繪畫作品等。其中“(1)至(6)”項作品的電子文件必須為JPEG格式,色彩模式為RGB,分辨率為300DPI?!埃?)”中作品的電子文件必須是MP4格式,采用H.264編碼方式,寬高比建議為16:9(橫、豎屏均可),建議選擇尺寸設定為1920×1080分辨率,文件大小不得超過500M,表情包類小尺幅作品可選擇GIF格式并匯總在一個場景內,匯總展示尺寸同上。2.科技影像類作品該類作品形式包括:(1)AIGC生成視頻;(2)MG、2D動畫、3D動畫;(3)科普視頻;(4)科普動畫;(5)科學紀錄片等。以上影像正片內容文件必須是MP4格式,采用H.264編碼方式,部分交互類或游戲類影像作品可提供對應格式,建議文件不大于1G。3.科技展演類作品該類作品形式包括:(1)科技裝置藝術;(2)科技館展陳;(3)科技公共藝術;(4)科技公共展演(3D Mapping、燈光秀、媒體建筑、無人機表演、機器人表演、大型慶典節日公共展演、晚會和嘉年華、科普戲劇、科學魔術等)。作品中效果圖文件必須為JPEG格式,色彩模式為RGB,分辨率為300DPI。視頻文件必須是MP4格式,采用H.264編碼方式。建議作品文件不超過500M。4.科技設計類作品該類作品形式包括:(1)科技產品設計;(2)科學玩具設計;(3)科技文創設計;(4)人形機器人設計;(5)智能車設計;(6)科學游戲設計等。靜態類作品尺寸應大于A3(42cm×29.7cm)橫、豎版構圖均可,文件必須為JPEG格式,色彩模式為RGB,分辨率為300dpi。動態類作品必須是MP4格式,采用H.264編碼方式,寬高比建議為16:9(橫、豎屏均可),建議選擇尺寸設定為1920×1080分辨率,文件大小不得超過500M。以上作品中所涉及的版權、肖像權、名譽權事宜由作者自負。
三、作品要求:1.所有提交的作品命名為“XX學校XX(作品名)”。2.參賽作品必須保證原創性,同時需是2025年1月1日至2025年10月10日之間制作并完成。3.集體創作作品主創人員人數不能超過5人。4.對于違反以下規定的作品,將被取消參賽資格:(1)含有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法規相抵觸內容的;(2)含有色情、暴力、血腥等內容的;(3)涉嫌臨摹、剽竊、盜用及侵犯他人著作權的;(4)違反本次大賽其他規定的作品。
03
參賽對象
?。ㄒ唬┨旖蚴?025年1月1日時具有正式學籍的全日制在校高職生、本科生、研究生。
?。ǘ┦苎娜珖糠指叩仍盒#▎挝唬?,在2025年1月1日時具有正式學籍的全日制在校高職生、本科生、研究生。
04
競賽安排
一、競賽報名:1.報名時間:2025年6月30日至9月30日。2.報名方式:請各高校組織學生將作品按照科技美術、科技影像、科技展演、科技設計、校企共創不同賽道分類提交至(https://kjms.moocollege.com/)參賽網站,統一填寫報名表與上傳作品。3.報名要求:作品報名表(附件2)、著作權聲明要同參賽作品一同提交;報名表名稱要予以注明,例如:天津XXXX大學XXXX參賽作品(科技美術、科技影像、科技展演、科技設計)。4.請報名參賽的各高校指定一名競賽聯系人,將聯系人信息表(附件3)于2025年9月15日前,發送至(kejimeishusheji 126.com)郵箱。5.各高校競賽聯系人負責收集匯總本校參賽作品信息,并將參賽信息匯總表(附件4)Word版和學校教務處蓋章的PDF版于9月30日前發送至(kejimeishusheji 126.com)郵箱。
二、作品征集:2025年10月15日前,組委會征集作品并進行歸類整理。
三、作品初評:2025年10月20日前,從組委會專家庫中選擇專家對作品進行線上、線下評審。
四、作品終評:2025年11月上旬,進行作品終評。
05
獎項設置
本次競賽按科技美術類、科技影像類、科技展演類、科技設計類,分別設立一等獎、二等獎和三等獎,獲獎比例不超過各類作品的10%、15%和20%。一等獎參賽隊伍的指導教師可獲“優秀指導教師獎”。
06
競賽結果公示
競賽結束后,競賽結果將在天津美術學院教務處官方網站上進行公示(http://jwc.tjarts.edu.cn),公示無異議后將由市教委統一公布競賽結果。所有獲獎證書將在比賽全部結束后,由組委會安排統一發放。競賽其他有關事項另行通知。
07
申訴與仲裁
為維護學生的合法權益,保證競賽的公平、公正,在競賽結果公示期間,對競賽結果有異議的學生可遞交由本人和指導教師簽字的書面申請,由所在學校加蓋公章后提交至競賽組委會辦公室,由仲裁委員會裁決,同時將結果報送至市教委備案。
08
聯系人及聯系方式
報名聯系人:
作品提交網站:https://kjms.moocollege.com/
組委會辦公地點:天津美術學院影視與傳媒藝術學院。
09
組織機構
主辦單位:天津市教育委員會
承辦單位:天津美術學院
協辦單位: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北京電影學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工業大學、北京印刷學院、北京服裝學院、深圳理工大學、廣州美術學院、四川美術學院、西安交通大學、景德鎮陶瓷大學、西安美術學院、魯迅美術學院、湖北美術學院、中國科技館學術部、Innovation雜志、科學藝術中心、《中國科學報》、果殼網。
關于舉辦2025年全國大學生科技美術設計創新作品大賽的通知
附件下載:
2025全國大學生科技美術設計創新作品大賽操作指南(學生版).pdf
市教委關于舉辦2025年全國大學生科技美術設計創新作品大賽的通知(1).pdf
https://mp.weixin.qq.com/s/l1TS9iHjp06roL_xHUWhy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