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賽公告|羅湖·水聚場——鹿丹調蓄池公共化改造概念設計競賽
羅湖·水聚場
鹿丹調蓄池公共化改造
概念設計競賽
深圳作為超大型高密度都市,探索低效用地的復合開發創新刻不容緩。為積極回應市民對文體公共設施日益增長的新期盼,羅湖區計劃利用鹿丹調蓄池市政設施上蓋空間,打造融合多元公共服務功能的全民運動中心。作為深圳存量更新、集約發展的又一創新實踐,為踐行深圳“設計之都”的創新精神,推動水基礎設施高效復合利用,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羅湖管理局、深圳市羅湖區水務局聯合發起“羅湖·水聚場——鹿丹調蓄池公共化改造概念設計競賽”。
鹿丹調蓄池占地2.2公頃,位于紅嶺路的最南端,地處羅湖區與福田區的交界,毗鄰深圳河畔,與香港隔河相望,構成了深港城市界面的關鍵節點。鹿丹調蓄池西側的濱河水質凈化廠亦在同步規劃與建設中,旨在實現立體復合利用。當兩者聯合,綜合用地面積可擴展至14.6公頃,形成有一定規模的、充滿市民精神的城市“水聚場”——一個以運動與藝術為主題的水文化公園。這一發展將為羅湖區、福田區以及深港城市形象界面和濱水公共生活帶來顯著的重塑與煥新。
這是一項極具深遠前瞻性和創新性的城市更新計劃,有望形成跨越羅湖與福田的全新水文化IP,彰顯城市水文化的獨特魅力!
本次競賽特別邀請兩位學術顧問對競賽工作開展指導。
朱榮遠
深圳市工程勘察設計大師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原副總規劃師
陳東華
陳東華建筑事務所主持建筑師
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院設計課導師
2024年英國Architectural Review新銳建筑師高度贊譽獎得主
本項目建設地點位于深圳市羅湖區桂園街道濱河大道與紅嶺路交匯處東南角,為羅湖、福田雙區交界地帶,北側連接濱河大道,南側與香港隔深圳河相望,東側臨近布吉河與深圳河交匯口,具有顯著的深港門戶區位優勢。
項目區位圖
項目用地南側為邊防管理區域,跨深圳河與香港相望,邊防管理區域目前采用封閉管理,中遠期待邊防管理優化調整后擬建設為濱河碧道。
用地北側緊鄰干線性主干道濱河大道,腹地為商圈林立的高密度城市建成區,西北側為現狀鹿丹村公交總站。
用地東側為中海鹿丹名苑住宅小區及其內部公共道路,沿內部路一側設有兩層商業裙房、小區人行、車行出入口。
用地西側緊鄰濱河水質凈化廠,西南角規劃有一座雨水泵站,兩者均擬開展立體復合利用,但利用方向尚未明確。
項目周邊建設情況分析圖
現狀場地地下負一層為公共停車場、調蓄池附屬設施及紅嶺渠箱涵,負二層為雨水調蓄池,地面有部分調蓄池附屬設施和地庫車行、人行出入口等構筑物,其余空間以開敞綠地為主。場地內部有7米寬公共車行通道,兩側各1.5米寬人行通道,北接濱河大道輔道及紅嶺南路上跨濱河路匝道,南接深圳河管理區,是地下公共停車場、東側居住小區、深圳河邊防管理機構車行進出的通道。
本次競賽范圍包含設計范圍及研究范圍。結合給定設計條件,在現狀鹿丹調蓄池上蓋的地面空間,開展概念方案設計。
設計范圍為現鹿丹村調蓄池上蓋范圍,占地面積為22215.62平方米。
研究范圍包括但不限于設計范圍周邊的濱河水質凈化廠、中海鹿丹名苑、鹿丹公交總站、道路、綠地、濱水空間等城市環境。
競賽范圍圖
本項目旨在打造一個高品質的全民體育健身運動中心(不承擔賽事功能),豐富片區文體設施供給,重塑城市公共生活,激發地區社會經濟活力,營造自然和諧的景觀環境,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實現地上和地下空間可對話、場地與周邊環境相協調、近期與遠期建設可銜接。
復合利用高效典范:創新性探索高密度城市語境下的土地復合利用范式,通過科學的空間組織與集約化布局策略,在確保結構安全性與市政設施兼容性的前提下,實現室內外空間的有機融合。設計方案應建立多功能協同體系,顯著提升土地空間利用效率與綜合產出效能,形成具有示范價值的城市空間優化解決方案。
城市公共景觀節點:作為深港視覺廊道的關鍵空間節點,項目需構建深圳河北岸標志性公共空間系統。設計應著重強化市民與濱水環境的視覺通廊與慢行連接,打造兼具景觀展示與城市文化傳播功能的復合型“城市客廳”或“公共陽臺”,整合休閑娛樂、體育健身、社交互動等多元功能,形成富有活力的濱水公共領域。
深港門戶形象標識:在濱河路城市界面設計基礎上,重點關注深港雙向城市展示面。結合深圳地域文化特征,設計具有辨識度的建筑形態與公共空間序列,成為展現城市精神內核的新地標,強化深港融合的門戶意象。
全齡共享運動場所:構建分級配置的體育設施網絡,滿足運動需求。貫徹通用設計原則,重點優化兒童友好型活動場地與適老化運動空間的科學配比,建立無障礙環境系統。通過空間社會學視角,營造促進社區認同與多元共生的活力場所,實現社會效益最大化。
交通暢達貫通網絡:基于濱水騎行系統全域貫通與深港互聯的遠期規劃,建立立體化慢行交通網絡。重點處理與深圳河綠道、邊防用地及水質凈化廠等相鄰地塊的界面關系,通過系統性交通組織實現建筑群體、道路系統與附屬設施的有機銜接,彰顯前瞻性與系統性設計思維。
環境友好共生組織:尊重區域現狀環境特征,妥善處理與東側居住區、邊防管理區及濱河基礎設施的空間關系。通過建筑體量控制、立面光學設計及聲環境優化等技術手段,確保視覺通廊、日照標準、噪聲控制及消防疏散等要素的合規性。優化場地排水系統設計,避免對調蓄池運行產生不利影響。遵循鳥類友好城市等生態設計規范,實現區域環境和諧共生。
經濟持續彈性空間:基于投資限額控制,確保建設成本經濟合理、實操性強。鼓勵同步提出設施運營策略,保障項目可持續性。倡導裝配式技術應用,確保布局合理且具有彈性,為未來功能演進及使用場景變化預留適應性改造余地。
第一階段團隊遴選。發布正式公告,接受報名。組織團隊遴選會,通過概念提案和團隊信息兩部分評比,從所有報名參賽的設計團隊中優選出4個團隊入圍第二階段。
第二階段方案評審。開展踏勘答疑工作坊,針對入圍設計團隊提出的問題,進行集中的答疑,并傳達深化要求。入圍設計團隊提交設計成果文件,最終經過方案評審會評選出一、二、三等獎。
?。?)為鼓勵富有創造力的設計團隊參與,本次競賽不設資質要求。
?。?)設計團隊需提供企業注冊證明、設計許可證明或同等效力的相關文件。設計機構法人為同一人或者存在直接控股關系的不同機構,不得同時報名參賽。
?。?)本次競賽允許聯合體參賽,組成聯合體的機構數量不超過2家,各成員機構應簽署《聯合體協議書》,明確聯合體的牽頭機構和各自職責。組成聯合體的各成員機構不得再以自身名義單獨參賽,也不得同時加入本項目其他聯合體參賽。
?。?)本次競賽不接受個人、個人組合或個人與機構組合的報名。
?。?)負責本項目主要設計工作的主創設計師須參加重要節點的匯報等工作,如在競賽過程中發現主創設計師與所提交的參賽文件中的人員不符,主辦單位有權取消其入圍和競賽資格。
第一階段參賽文件包含概念提案和團隊信息兩部分。
?。?)概念提案要求(匿名)
概念提案應包括設計理念、鹿丹調蓄池與濱河水質凈化廠等周邊地塊的城市設計策略提案、重要結構策略、功能空間策略、準確體量關系等,需表達各運動球場的真實尺寸和布局關系,總平面圖需反映場地標高、消防、退線、出入口等,提交形式為一張豎版A1展板。展板正面不能出現任何團隊信息或標識,展板背面可附一張A4紙,標明團隊名稱。展板裱于白/黑板上,無需加邊條。
*拒絕商業效果圖,杜絕AI參賽。
?。?)團隊信息內容要求
包括但不限于團隊介紹、主創設計師介紹、團隊相關項目經驗等材料。A4規格,內容不超過10張紙(雙面打印,頁碼不超過20,簡裝),1正本7副本。
時間
事項
第一階段:團隊遴選
報名截止時間
2025年7月21日16:00前
設計團隊點擊鏈接https://jsj.top/f/mIMBbv填寫電子報名信息
2025年8月6日16:00前
設計團隊提交初步概念提案及團隊信息(紙質文件和電子文件)
2025年8月8日
團隊遴選會,選出4個入圍團隊及2個備選團隊
第二階段:方案評審
2025年8月中
踏勘答疑工作坊
2025年9月8日
設計成果提交
2025年9月10日
方案評審會
注:以上日程為暫定日程,主辦、承辦單位可結合競賽具體情況適時調整。
獎項
獎金(含稅)
一等獎(1名)
28萬+獲獎證書+【一等獎獲獎團隊權益】
二等獎(1名)
10萬+獲獎證書
三等獎(2名)
6萬+獲獎證書
項目工程各項深化設計工作將在后續另行依法依規進行招標或委托。
【一等獎獲獎團隊權益】:后續工程招標任務書或深化設計要求將以本次競賽結題成果為基礎,通過依法依規工程招標或委托的機構將按照主辦單位相關要求與競賽一等獎獲獎團隊合作,實施競賽獲勝方案。一等獎獲獎團隊應協助主辦單位把控項目深化實施總體效果。(若一等獎獲獎團隊獲得后續深化合同或后續工程招標或委托機構沿用競賽獲勝方案進行深化設計,其總設計費應相應核減一等獎獎金金額。)
指導單位:
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
深圳市羅湖區人民政府
主辦單位:
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羅湖管理局
深圳市羅湖區水務局
協辦單位:
深圳市羅湖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
深圳市交通運輸局羅湖管理局
深圳市羅湖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
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福田管理局
深圳市深圳河灣流域管理中心
深圳市環境水務集團有限公司
承辦單位:
深圳市規劃國土發展研究中心(深圳市城市設計促進中心)
深圳市蕾奧規劃設計咨詢股份有限公司
聯系人:葉工
聯系電話:(86)0755-82897767
聯系郵箱:scd-competition@szdesigncenter.org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或前往
https://www.szdesigncenter.com/design_competitions/6402?tab=official_announcement下載競賽相關資料。
https://mp.weixin.qq.com/s/J2gLbSYv74YZ3b8hlPgB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