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獎征集!秀洲非遺IP形象等您定義
一、活動背景
為推動秀洲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利用好非物質文化遺產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傳承、增強非物質文化遺產活態生命力,賦予非物質文化遺產時代創造力。秀洲區委宣傳部、秀洲區文旅局將聯合開展“2023年度秀洲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互聯網IP形象征集大賽”,大賽以“情滿非遺·e秀未來”為主題,面向社會各界征集秀洲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全新互聯網IP創新形象。
二、大賽主題
情滿非遺·e秀未來
三、征集時間
2023年6月12日至7月30日
四、組織單位
主辦單位:中共秀洲區委宣傳部(中共秀洲區委網信辦)、秀洲區文化和旅游局
承辦單位:秀洲區非遺中心、秀洲區文化館、嘉興19樓
五、主題設置
【征稿目的】
本屆賽事重點關注通過活化利用秀洲區本土非物質文化遺產,孵化、推出系列具有秀洲標志的文創互聯網IP形象。參賽作品要求圍繞大賽主題,以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為依托,設計創作具有明確的非遺元素特點、特征或依據的互聯網IP形象。
【征稿要求】
需體現秀洲區非遺文化特色,美觀性(構圖飽滿,造型生動,色彩和諧)、品牌性(充分貼合秀洲文化的特性)、應用性(形象易于生產及延展)相結合,IP形象可以具有“萌”“逗”“潮”等特質,易于辨識,便于傳播,并適合在網絡媒體、平面媒體、文創產品、印刷品、視頻展播、宣傳資料、建筑物外觀、表情包等載體中深化設計、推廣運用。
根據秀洲區非遺名錄資料,給予參賽者以下秀洲非遺信息參考。
民間文學:新塍民間傳說、朱彝尊傳說、國界橋傳說等;
傳統美術:嘉興灶頭畫、秀洲農民畫、紙涼傘燈彩、王店泥塑彩繪、梅里根雕、梅里撕字、洪合棕編、麥稈畫、嘉興剪紙等;
傳統技藝:五芳齋裹棕技藝、新塍傳統糕點加工技藝、秀洲青魚干制作技藝、王江涇竹編技藝、馬厙打鐵、蠟燭制作技藝、新塍細木工制作技藝(斗齒條路)、新塍味德豐古法醬鵝制作技藝、新塍南油車菜籽油制作技藝、新塍吳貝燒雞制作技藝、新塍楊婆婆臭豆腐制作技藝、袁順泰定勝糕制作技藝、梅里雞蛋糕制作技藝、梅里方糕制作技藝、洪合花糕制作技藝、王江涇打鐵技藝、王江涇圓作、糧午齋粽子制作技藝、油車港箍桶技藝、紅星刺繡技藝、雅瑩絲綿服飾制作技藝、王江涇傳統捕魚技藝、馬厙竹編技藝、造船技藝、糖糕版雕刻技藝、洪合刺繡等;
傳統民俗:網船會、七月七香橋會、新塍元宵民俗、天福蠶桑生產習俗、洪典傳統婚俗、歇夏習俗、演龍節等;
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三塔踏白船、新塍童玩、葉家無極樁等;
傳統舞蹈:王江涇打蓮湘、塘匯元寶獅舞等。
六、作品要求
1.參賽對象:大賽面向社會廣泛征集作品,機構、團隊及個人等均可報名參賽。
2.作品形式:作品以電子稿件形式提交,圖片格式為JPEG、JPG或PNG格式,作品尺寸設定為A4(297mm×210mm)。投稿者須完整保留不低于600DPI分辨率、可用于印刷生產的位圖源文件或矢量文件。
3.參賽須知:所有參賽作品,參賽者需提交包含ip形象名稱、創作理念、設計思路、非物質文化遺產元素來源、參賽者個人基礎信息等信息。
4.版權聲明:作品必須是作者原創,不涉及任何知識產權爭議和法律糾紛。如違反上述規定或存在以其他形式侵犯他人知識產權等問題,主辦方有權取消其參賽資格并追回已獲獎勵和榮譽。若造成原知識產權所有人或第三方利益損害的,相關法律責任由參賽者或參賽單位自行承擔。
七、賽程安排
1.作品評選:在6月12日至7月30日征集截止后,組織專家評審組從征集作品中選出一定數量的入圍作品,再以網上投票結合專家復評形式評審出最終獲獎作品。
2.獲獎告知:入圍及獲獎者,主辦方將依參賽辦法規定以網絡、郵件或電話形式通知參賽者。
八、獎項設置
注:最終評選結果通過秀洲宣傳、看秀洲、秀洲文旅等官方微信、平臺公布。
九、參賽辦法
在秀洲宣傳、看秀洲、秀洲文旅、嘉興19樓等平臺掃描大賽二維碼即可提交參賽作品。(注:作品信息提交頁面填寫不全或資料不齊則視為無效投稿。)
https://mp.weixin.qq.com/s/ZFIho84rkBEqtGrulbZM9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