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當代國際藝術與設計數字典藏館』暨『數字中國·金曦世界』當代國際藝術與設計雙年展
首屆『當代國際藝術與設計數字典藏館』
暨『數字中國·金曦世界』當代國際藝術與設計雙年展
作 品 征 集
官網:www.dddmuseum.com
前 言
現階段,我國正在全方位的“加快數字化發展,建設數字中國”“以科技創新和數字化變革催生新的發展動能”“不斷做強做優做大我國數字經濟”,加速推進中國在數字化領域轉型浪潮中步入世界前列。在藝術界、設計界、創意界等諸多中國數字化待發展領域,同樣急需“邁向數字文明新時代”,作為行業踐行者,我們有責任為之進取。
“當代國際藝術與設計數字典藏館”和“當代國際藝術與設計雙年展組委會”正是依此背景孕育而生,并由上海市創意產業協會【全國創意產業領域誕生的第一家協會;“世界創意產業之父”“英國著名經濟學家” 約翰·霍金斯(John Howkins) 擔任國際顧問;“中國創意產業之父”“著名經濟學家”“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厲無畏先生擔任首任會長】擔任指導機構,上海暨中文化藝術傳播中心負責建設運營。旨在加快推進中國藝術界、設計界、創意界等多種藝術門類“數字化”國際進程,致力于打造全球性的經典藝術及藝術門類數據庫,集聚中國藝術元素,拓展中國設計,促進中國文化與藝術的國際影響力,進一步鑄就“中國藝術品牌”與“中國設計品牌”,弘揚“中國精神”。
以此為契機,“當代國際藝術與設計數字典藏館”暨“當代國際藝術與設計雙年展組委會”面向全球開展“當代國際藝術與設計優秀作品”征集活動,其中包括“特邀類”作品征集、“命題類”作品征集、以及“非命題類”作品征集等。本次征集活動前言重點提示以下八個方面:
1、致力于“中國文化藝術”正能量傳播、 進一步鑄就“中國藝術品牌”和“中國設計品牌”、弘揚“中華民族美德”和“中國精神”,專設優秀“藝術作品”“設計作品”的“義賣對接平臺”與“捐贈對接平臺”,以“中國文化藝術”應有的擔當和姿態向需要幫助的人伸出援手,為促進“共同富?!痹龉馓聿?。
2、致力于藝術創作者、藝術家、設計師、設計藝術家、藝術作品或設計作品的宣傳與推介,專設“優秀藝術與設計人才推介庫、藝術家資源推介庫、設計藝術家資源推介庫”等藝術與設計創新平臺。
3、致力于藝術作品、設計作品與各類創意產業的有機結合、效益發揮,促進藝術作品(或設計作品)等運用成果的效益轉化、價值增長,專設優秀“藝術作品”或“設計作品”的“交易對接平臺”。
4、特邀參與本征集活動的優秀組織者、優秀指導教師、優秀藝術家和杰出設計家擔任“當代國際藝術與設計數字典藏館”或“當代國際藝術與設計雙年展組委會”特聘專家庫指導委員,且有突出貢獻者推薦為“年度典藏藝術貢獻者”;優先考慮參與本征集活動且連續三屆以上獲得“收藏證書或典藏證書”的個人、機構、或企業 在“當代國際藝術與設計數字典藏館”特設:精品級“藝術家作品珍藏專館”和“設計藝術家作品珍藏專館”。
5、特邀參與本征集活動的優秀組織者、優秀指導教師、優秀藝術家和杰出設計家擔任“上海市創意產業協會文化藝術專業委員會”或 “上海市創意產業協會創意設計專委會”所受托的社會實踐重要藝術或設計創作項目首席主持或指導專家(注:上海市創意產業協會將依據委托創作實踐項目的具體內容情況與特邀首席主持或指導專家進行相關事宜“一事一議”);優先推薦參與本征集活動且連續三屆以上獲得“收藏證書或典藏證書”的藝術機構(或 設計企業)擔任上海市創意產業協會“年度優秀會員單位”或“年度優秀理事單位”等;適時邀請其參與本協會的對接創作項目。
6、適時舉辦藝術或設計作品的線上展覽(包括個展、群展、或聯展等形式)、線上交流、線上論壇、線上或線下藝術交流、線上或線下設計講壇、線上或線下學術論壇、網絡推介或新聞發布會議等活動。
7、特設個人優秀作品收藏、團隊優秀作品收藏、及集體優秀作品收藏(如:藝術院校、設計院校、藝術機構、設計企業、國際學校、或國際機構等)等珍藏專館。
8、推薦“當代國際藝術與設計數字典藏”盛典“年度藝術人物”或“年度設計人物”等。
一、征集目的
旨在加快推進中國藝術界、設計界、創意界等多種藝術門類“數字化”的國際進程,致力于打造全球性的經典藝術及藝術門類數據庫,集聚中國藝術元素,拓展中國設計范圍,促進中國文化與藝術的國際影響力;同時,為促進國內外藝術創作者、廣大設計師的健康有效成長,進一步宏揚中華民族文化藝術的精髓,努力搭建藝術學生、藝術教師以及藝術與設計創作者施展專業才華的交流展示平臺,加強國內藝術及設計人才的國際化趨勢,擴大學院派專業藝術作品、設計作品和優秀藝術創作者、優秀設計師的影響,推進學院派優秀專業藝術與設計人才的社會化、知名化進程,進一步鑄就“中國藝術品牌”與“中國設計品牌”,弘揚“中國精神”。本次優秀作品征集追求藝術與設計創作“原創性”“前衛性”“民族性”以及“個性化”“國際化”趨勢等,在挖掘本土文化、藝術與設計魅力的同時,提升藝術與設計水平的國際藝術品格。
二、作品征集方式
(一)“特邀類”作品征集
“當代國際藝術與設計數字典藏館”或“當代國際藝術與設計雙年展組委會”特邀國際國內藝術界、設計界、創意界的大師作品、頗具影響作品、新銳藝術或設計人才作品等。
(二)“命題類”作品征集
1、文化藝術;2、紅色文創;3、鄉村振興;4、城市建設;5、特設主題;6、其它。
主辦機構發布“命題類”作品征集“主題”內容,接受地方政府、企事業單位等各類文化、藝術或設計命題。注:“命題類”作品征集的“主題”內容、時間、及相關資料等要求或信息, 可在“當代國際藝術與設計數字典藏館”官網(www.dddmuseum.com)菜單欄“關于我們”內“資料下載”處獲取。
(三)“非命題類”作品征集
不限定主題的個人藝術作品、團體藝術作品、或單位藝術作品等均可;
不限定主題的個人設計作品、團體設計作品、或單位設計作品等均可。
三、征集作品類別
(一)藝術類
1、傳統美術作品 (包括中國畫、書法、雕塑、裝置藝術、陶藝、木藝、版畫、插畫、油畫、水彩畫、壁畫等)
2、繪畫創作作品
3、當代藝術作品(包括當代藝術、公共藝術、實驗藝術、科技藝術、社會性藝術、攝影藝術、數字媒體藝術作品等)
4、工藝美術作品
(二)設計類
1、空間設計類:
城市規劃設計;環境藝術設計;建筑設計;結構設計;室內、外裝潢設計;會展展示設計;產品與工業造型設計;舞臺設計或演藝空間;燈光設計;人物造型設計;服裝設計;染織服裝藝術設計;其它。
2、平面設計類:
招貼廣告設計;視覺傳達設計;包裝設計;書籍設計;標志設計;圖形設計;電腦美術設計;其它。
3、其他設計類:
動畫動漫;陶瓷藝術設計;數媒藝術設計;首飾藝術設計;時尚設計;信息藝術設計;多媒體設計;手辦設計制作 等。
(三)學術論文類
1、藝術理論研究; 2、美術理論研究; 3、美術教育研究; 4、設計理論研究; 5、設計教育實踐; 6、設計前沿探索 等。
四、征集對象
國內外藝術院校的藝術或設計專業學生及教師的優秀藝術作品、設計作品;有志于藝術或設計領域的社會青年、青少年藝術創作者、藝術家、設計師、設計藝術家或藝術團體、藝術單位、設計團體、設計單位等。
五、作品征集的起止時間、摘選編輯整理、及收藏(或典藏)證書
1、作品征集開始時間:2022年09月25日;
2、作品征集截止時間:2022年12月15日;(以投稿作品當地發稿郵戳或在線投稿時間為準)
3、摘選編輯整理啟動:2022年12月18日。
4、收藏(或典藏)證書擬將依據以下主題簡述緣由進行收藏(或典藏),即:
“年度典藏藝術貢獻者”典藏;“特別貢獻創意作品”典藏;“榮譽典藏大師作品”收藏;“榮譽典藏藝術精品”收藏;“榮譽典藏設計精品”收藏;“榮譽典藏創意精品”收藏;“榮譽典藏優秀作品”收藏;“特邀藝術作品”收藏;“特邀設計作品”收藏;“特邀創意作品”收藏;“優秀藝術作品”收藏;“優秀設計作品”收藏;“優秀創意作品”收藏;“杰出藝術家作品”收藏;“杰出設計藝術家作品”收藏;“青年藝術家作品”收藏;“青年設計藝術家作品”收藏;“新銳藝術家作品”收藏;“新銳設計藝術家作品”收藏;“優秀團隊藝術作品”收藏;“優秀團隊設計作品”收藏;“未來藝術優秀人才作品”收藏;“未來設計優秀人才作品”收藏;“最佳實踐藝術作品”收藏;“最佳實踐設計作品”收藏;“最佳實踐創意作品”收藏;“最佳手繪藝術作品”收藏;“最佳手繪設計作品”收藏;“最佳手繪創意作品”收藏;“優秀概念藝術作品”收藏;“優秀概念設計作品”收藏;“優秀概念創意作品”收藏;“優秀指導教師”典藏;“優秀組織者”典藏;“中國藝術教育杰出貢獻者”典藏;“中國設計教育杰出貢獻者”典藏;“中國藝術教育優秀工作者”典藏;“中國設計教育優秀工作者”典藏;“國際藝術教育優秀工作者”典藏;“國際設計教育優秀工作者”典藏;100名“入圍新人藝術作品”收藏;100名“入圍新人設計作品”收藏;100名“入圍新人創意作品”收藏等。
注:后續獎項設置待定,無需任何費用;針對本次征集館藏作品的摘選編輯整理收藏結果將在“當代國際藝術與設計數字典藏館”官網(www.dddmuseum.com)或“創意界”官方網絡媒體(www.ccoif.com)上進行適時公布。在后續宣傳(或推廣)中,參與本次征集活動的館藏收藏作品(或論文)將有機會入選年度《中國優秀設計精品集》(已由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在2012年開始出版發行)、《中國優秀藝術精品集》、《中國當代藝術院校師生優秀設計作品精選集》(已由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在2008年開始出版發行)、或《中國優秀藝術與設計論文精選集》等多類全國性優秀藝術或設計作品(或論文)書籍。
六、館藏收藏作品摘選編輯整理原則
館藏收藏作品由主辦機構特邀國際國內著名藝術家或設計界專家進行研討核定,嚴格摘選編輯整理,主要依據5個方面:
1、思想內容的積極性;2、主題表意的準確性;3、圖形表現的原創性;4、表現手法的藝術性;5、藝術結構的和諧性。
七、作品遞交的方式、要求、地址與聯系方式
1、征集作品可采取以下三種提交方式:
A、采用在線投稿,即:將投稿作品、報名表和承諾書上傳至 http://snz.ccoif.com/zlogin.aspx(建議優選提交方式)
提示:您將作品等“上傳”并“提交”后,請在“個人中心”仔細查看并確認“作品狀態”欄是否顯示“已上傳成功”?若沒有顯示“已上傳成功”,請再次“上傳”并“提交”,或電子郵箱咨詢主辦方。咨詢郵箱:3579963013@qq.com
B、個人應將電子版作品或作品照片、電子版報名表和承諾書使用光盤或U盤存儲后,連同打印在A4幅面上的書面版作品、報名表和承諾書一起遞送或郵寄至本機構(征集處)。
C、鼓勵高校學生處、教務處、團委、院系或班組進行有序組織, 由學?;蛳嚓P負責人將征集作品(使用光盤或U盤存儲的電子版作品、A4幅面的書面版作品)、電子版與書面版的報名表和承諾書一起遞送或郵寄至本機構(征集處)。
注:“報名表與承諾書”和“優秀組織者申請表”均在“當代國際藝術與設計數字典藏館”官網(www.dddmuseum.com)菜單欄“關于我們”內“資料下載”處獲取、或在“創意界”官方網絡媒體(www.ccoif.com)中的本征集公告正文末端點擊下載。
2、征集作品提交要求:
A、若采用電子在線投稿,提交作品電子版即可(注:動態視頻設計制作文件或其它類型文件均不能大于500MB)。
B、若采用快遞(或郵寄)征集作品,則需同時提交電子版和書面打印版兩種資料(注:動態多媒體設計制作和動漫設計制作等動態視覺作品應以光盤或U盤形式存儲提交)。
C、遞交作品文件格式可為:jpg、jpeg、pdf、doc、docx、ppt、pptx、rar、zip、mp3、mp4、mov格式。圖片存儲為jpg或jpeg格式,分辨率在300dpi以上(A4幅面);A4書面版作品要求高精度彩噴,無須裝裱,請勿折疊。
D、標明創作者姓名、所在學校-專業-指導教師(僅限學生填寫)、作品名稱、作品構思簡介及創作者的電子郵箱、聯系電話、微信號、詳細聯系地址等信息。 另:創作者也可以同時提交“創作者個人藝術簡歷”等信息,以備若作品收藏入選“當代國際藝術與設計數字典藏館(或藝博館)”后作為“作者或藝術家簡介”之用。
E、“特邀類”和“命題類”作品征集“摘選編輯整理費”全免?!胺敲}類”作品除“摘選編輯整理費”外,無需其它任何費用,“非命題類”作品征集“摘選編輯整理費”為:50元/每件作品(系列作品按一件計算);100元/每篇論文;若有經濟困難者,且提供了鎮級以上困難家庭證明的投稿者(或特困生)“摘選編輯整理費”全免,也無需其它任何費用?!胺敲}類”作品投稿者應先以匯款(或轉賬)方式支付“摘選編輯整理費”,并將付款(或轉賬)成功憑證與投稿作品一起進行電子在線投送或郵寄、快遞投送?!罢x編輯整理費”支付后不退還,請核準作品量,支付方式為以下兩種途徑:
a、郵政匯款收款單位及地址:
收款人姓名:上海暨中文化藝術傳播中心
收款人地址/電話:上海市滬南路2583號陽光大廈405室 / 021-68069669
收款人郵編:201315
b、電子轉賬帳戶信息(微信掃碼付款):
3、征集作品線下提交地址與聯系方式
郵寄地址:上海市滬南路2583號陽光大廈405室
當代國際藝術與設計雙年展組委會(征集處)
收 件 人:劉老師
郵政編碼:201315
咨詢郵箱:3579963013@qq.com
聯系電話:021-68069669
官 網:www.dddmuseum.com
八、征集細則
1、作品(或論文)需體現征集活動的主旨。
2、個人投稿作品(或論文)數量不限,不接受5人以上的合作作品(或論文)。
3、作品(或論文)不得包含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法規的相關內容, 不得包含涉及與性別、宗教相關等任何歧視性內容,不得侵犯他人隱私,由此引起的相關法律后果均由投稿者個人(或團隊)承擔。
4、投稿者必須是征集作品(或論文)合法擁有者,并應確保其原創性,嚴禁抄襲、剽竊、或篡改他人作品等不良行為,一經發現,取消入選館藏作品(或論文)等所有資格,涉及侵權或由此引發的一切后果均由投稿者個人(或團隊)承擔。
5、主辦機構在進行藝術或設計作品(或論文)等推介宣傳活動或入選正式出版書籍時,投稿者享有署名權,主辦機構或出版機構等相關機構均無承擔稿酬的責任;征集作品(或論文)可使用于政府、企業、及其它項目或活動等,在進行征集作品(或論文)的使用、成果轉化、拓展運用、或創新使用時,投稿者享有相應的署名權(注:若不存在直接商業目的經濟收入的項目或活動等,投稿者無需任何形式的稿酬或酬勞等;若存在直接商業目的經濟收入的項目或活動,主辦機構將與投稿者適時商討“一事一議”)。投稿的作品(或論文)無論入選與否,均不予退還,請作者妥善保留底稿。
6、投稿者允許且認可其投稿作品(或論文)由征集主辦機構、協辦機構、指導機構、 或支持機構等組織文化藝術交流活動或進行藝術或設計作品(或論文)的各類推廣活動(如:舉辦“線上或線下”的國際性展出、國內巡回展、區域性展出、媒體訪談節目或相關報道、優秀創意人才的各類創意產業交流活動等,可由主辦機構適時邀請部分優秀作品作者出席國際或國內的相關交流活動),投稿者享有署名權。
7、投稿者允許且認可其投稿作品(或論文)由征集主辦機構、協辦機構、指導機構或支持機構等在進行線上(或線下)的館藏、展示、宣傳、推介、或交流等時進行重新排版、編輯、或調整等處理,且征集主辦機構、協辦機構、指導機構、或支持機構及其相關單位(或人員)等均無需以任何方式就投稿作品(或論文)等任何信息傳遞或傳送(包括投稿作品或論文的圖片、文字、或視頻等信息)的失誤、不準確、或被盜用等事宜承擔任何直接或間接的責任。
8、投稿者作品(或論文)提交后即視為投稿者自愿接受本次征集活動的所有規定, 并承諾允許主辦機構及相關單位以各種形式對其投稿作品(或論文)進行“線上或線下”展覽、宣傳、推介、推薦、交流、出版、發表、或作品(或論文)投稿等活動,若該投稿作品獲個人榮譽(或獎金)歸原作者所有。
9、本征集活動的解釋權屬本活動主辦機構所有。
九、指導、主辦、支持、鳴謝機構
1、指導機構:
上海市創意產業協會文化藝術專業委員會
上海市創意產業協會創意設計專業委員會
2、主辦機構:
當代國際藝術與設計數字典藏館
當代國際藝術與設計精品組委會
(上海暨中文化藝術傳播中心負責建設運營)
3、支持機構:
當代國際藝術與設計雙年展組委會
(上海暨中文化藝術傳播中心負責建設運營)
“創意界”官方網絡媒體(www.ccoif.com)
4、鳴謝機構:
GSSP金曦獎國際藝術與設計大賽評委會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上海交大電子音像出版社
國際國內創意產業有關單位
國際國內高校、設計院校、藝術院校、社會機構以及部分新聞媒體有關單位等。
十、相關資料下載(資料下載地址詳見第七條)
作品征集?報名表?承諾書
“優秀組織者”申請表
https://mp.weixin.qq.com/s/BtUzbKYiz4UErZaQ6vd8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