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南京“城市文化客廳”|跑道-游驛——南京大校場機場跑道公園服務設施國際設計競賽
“跑道-游驛—南京大校場機場跑道公園服務設施國際設計競賽”(點擊此處查看賽事公告)由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南京市南部新城開發建設管理委員會共同主辦,聚焦位于南京市南部新城的大校場機場跑道公園內的服務設施,邀請國內外優秀的創意設計群體出謀劃策。為幫助參賽者進一步了解競賽基地,組委會特別推出大校場機場跑道公園的規劃建設概況,供設計參考。
大校場
大校場片區位于南京市秦淮區大明路以東、七橋甕以南?!按蠼虉觥弊悦鞒鸨闶遣倬毠俦膱龅?。據史料記載,清康熙、乾隆南巡時曾在此閱兵。1929年,民國國民政府在此修建大校場機場,成為當時的中國空軍基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民用機場由明故宮遷至大校場,大校場開始軍民合用階段,直至1997年民航搬遷,2015年新空軍機場啟動,大校場機場正式關閉。
南京明代都城圖
作為中國曾經最大的航空基地之一,大校場機場見證了我國空軍從無到有到強的全過程,這里不僅是眾多歷史事件發生的舞臺,也承載了許多南京人乘坐飛機的記憶。機場跑道長約2600米,寬約60米,建成后曾經多次加固及加層,是中國近現代政治、軍事和城市發展歷程的重要見證及珍貴載體。2018年機場主跑道被南京市政府公布為南京市第二批歷史建筑,南部新城規劃中明確提出對機場跑道本體進行整體性、原真性保護,打造以機場跑道為載體、以豐富多彩的公共活動為內涵的城市文化客廳。
主跑道照片及材質分區圖
跑道公園
“跑道公園”這一概念源于2005年南京紅花機場地區概念規劃國際方案征集,東南大學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段進院士團隊設計的中標方案,提出完整保留機場主跑道作為城市發展印記軸,打造“跑道公園”。這一概念在規劃層面一直保留下來。
隨著原大校場機場的正式搬遷,其規劃建設拉開大幕。2018年南京市南部新城開發建設管理委員會聯合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共同開展了大校場機場跑道公園文化活動策劃及方案設計國際征集,邀請了五家國內外知名規劃、建筑、景觀設計領域專家領銜的“設計+策劃”聯合團隊。通過多輪比選及方案優化工作營,最終由普利茲克獎評委貝娜蒂塔·塔格里亞布率領的西班牙EMBT團隊的“九號云層”方案中選。
西班牙EMBT聯合團隊——“九號云層”方案
“九號云層”方案在跑道上升起一片片絢麗的云朵,這些結構實際是大型浮動充氣裝置,云朵不禁讓人聯想起跑道的歷史,也為跑道空間所需的照明和遮陰提供了支持,原跑道的地面局部噴繪成大地彩繪,如一幅畫卷,以一種藝術的方式被恢復和重新詮釋。
同期,為進一步擴大項目影響力,充分吸納新銳青年設計師及在校學生的創新思路理念,舉辦了“南京大校場再生計劃—RUNWAY PAPK國際青年設計師大賽”。邀請廣大青年參賽者從城市更新角度,提出機場跑道公共空間建設構想,大賽得到了廣泛關注,為跑道公園以及大校場片區未來建設注入了多元的設計思維和模式。
RUNWAY PAPK國際青年設計師大賽獲獎作品
后續,為能高品質、整體性、系統性打造跑道公共空間,統籌協調規劃、建筑、景觀、市政、藝術設計、活動策劃等多專業,形成更具可實施性和落地性的方案,由鄭時齡院士領銜同濟大學建筑設計團隊開展了機場跑道公園空間方案整合研究。
跑道公園空間方案整合研究
地下空間出入口空間體驗
特色主題文化活動——賽車競技
跑道公園方案設計一路走來,都是院士、大師團隊精心鑄造。一系列的組織動員的背后,是希望高標準設計、高品質打造,高水準運營跑道——這一獨特的城市遺產空間的初心與使命。通過開展“跑道-游驛”南京大校場機場跑道公園服務設施國際設計競賽,希望廣大參賽群體,以匠心巧思,有效處理好與現有景觀、空間方案之間的兼容銜接,既注重對跑道本體的創新性保護利用,也重視設計對于生態節能技術的關注,同時具備落地的實際操作性,為南京獨一無二的機場跑道公園提供場地策略和空間方案。
https://mp.weixin.qq.com/s/pNghIKNAfCNIr-Y46gHm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