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東方創意之星?全國高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
一、大賽背景
東方創意之星?全國高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以國務院《關于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教育部與工信部等部委《現代產業學院建設指南(試行)》、工信部《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等文件精神為指導,創建產教融合與設計產業化協同創新平臺。旨在促進教學科研與創新創業一體化探索,嘗試破解“企業創新、產業升級、區域招商、成果轉化”等現實難題,建立面向社會現實需求探索教育創新之道。通過校企共建,引導高校教師走向產業,企業導師參與教學;形成以教師為主體,以學生為中心,以產業為導向,以成果為支撐,以競賽為杠桿,探索“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國際傳播”的創新發展模式。
教師賽已連續被納入《普通高校教師教學發展指數》(2022版、2023版)發布的高校教師教學競賽目錄,獲得了國內高校的廣泛認可。大賽嚴格參照目錄賽事的各項要求進行組織實施,并持續推進賽制優化,持續強化產教融合特色,探索驅動校企政協同創新發展之路,踐行教師賽“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研”的理念。大賽已被引入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設計產業化理論研究及實踐》成果。
本賽事為東方創意之星設計大賽賽項之一,是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中心批復舉辦的設計類教學競賽。第五屆大賽于2023年12月2日在第六屆中國國際工業設計博覽會期間正式啟動。
二、大賽主題
提升教學科研能力,促進賽教成果創新
三、組織機構
主辦單位:東方創意之星設計大賽組委會
承辦單位:耘耕文創平臺、北京工信國際、各省賽區執委會
協辦單位:教育部設計理論與整合創新課程虛擬教研室、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東方創意之星產教聯盟、CDS中國設計師沙龍、未之、長三角中職美術教育聯盟等
支持單位:倉耳屏顯字庫、上海市原創設計大師工作室等
支持媒體:《上海視覺》、《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集美大學學報》等。
大賽平臺:東方好創意大賽網(www.ogdcn.com)
四、參賽對象
1.院校教師組:國內外高等院校藝術設計類專業教師、其他學科教師;
2.企業導師組:愿意與高校合作或擔任客座導師的企業家、設計師、技術專家;
3.博士組:有意向進入高校、名企或創業的國內外博士、博士后。
五、賽程賽制
1.賽程安排
大賽啟動:2023年12月2日;
截稿日期:2024年8月15日;
大賽評審:2024年8月18日—9月28日;
獲獎公布:2024年9月25日,公布省賽獎項,10月15日公示國賽獎項;
國賽金獎答辯&頒獎典禮:2024年10月底。
注:主題賽道賽程安排,詳見官網相應訊息。
2.賽制安排
采用“校賽、省賽、國賽”三級賽制+區域協同模式,并按照既定規則運行組織實施。
?。?)校賽基礎賽:以院系為單位對參賽作品進行審核評選,產生的優秀作品推送至省級賽。
?。?)省賽選拔賽:以省區市為單位,按既定規則組織參賽作品征集及評審活動,向國賽推送合乎規定條件的優秀作品;并組織講座、論壇展覽、工作坊等活動。
?。?)國賽總決賽:大賽組委會組織評審各分賽區推送入選國賽的作品,并策劃組織大賽頒獎、大賽宣傳、作品展覽、孵化應用等系列活動。
?。?)區域協同:由相應省賽區執委會成員院校負責組織或承辦,按全國7大地理區域(華東、華中、華南、華北、東北、西南、西北)組織大賽相關區域性作品展覽論壇、省賽評審會、工作坊等賽事活動。
六、賽道設置
根據教師教學、科研能力水平評價,主要成果指標分為“藝術與設計作品、論文與著作、課程與教學、項目與課題賽”四大賽道,可選擇參加。每件參賽作品需在作品提交頁面填寫200字以內說明,重點闡明三類優勢:①參賽作品名稱與內容簡介;②參賽作品前期獲獎、引用、專利等各類成果情況;③參賽作品聯動學生就業創業、政企合作及產業化應用情況。
1.藝術與設計賽道
?。?)參賽內容:藝術與設計作品,每人限提交一件作品(包括合作作品)。
?。?)參賽資格要求:①有獨立知識產權;②具有應用轉化價值。
?。?)作品提交要求:
?、凫o態作品,以平面方式提交實物或模型照片、設計效果圖等1~5個展板。每個展板為A3版面(寬297mm×高420mm),大小5M內,精度高于300dpi;以jpg格式上傳,不要以壓縮包格式上傳;設計說明在上傳作品頁面填寫,不能作為文檔文件上傳;
?、趧討B作品,以視頻形式提交,大小不超過100M,最多上傳1個;格式要求:mp4(視頻編碼:H.264)。視頻上傳完成后,還可選擇添加視頻圖片(非必填)。
?。?)參賽作品類別
A.藝術作品:國畫、油畫、版畫、雕塑、書法、篆刻、水彩、工藝美術等。
B.設計作品:工業產品設計、視覺傳達、環境設計、時尚設計、數字媒體、影視藝術、非遺文創、元宇宙。
C.人工智能生成(AIGC):利用人工智能生成式工具進行創意設計,主題不限,形式不限,靜態、動態作品均可參賽。須在作品提交頁面的設計說明中簡述以下內容。
主要包括:(1)創意說明;(2)使用工具名稱及組合工具;(3)創作過程描述;(4)提示詞、反向提示詞、模型名稱、參數設置等。
建議:結合東方傳統文化進行創作,充分體現創意與科技的深度結合。
注:AIGC作品僅限投本賽道,其他賽道參賽作品不允許使用AIGC,AIGC作品如誤投至其他賽道,將被視為無效作品。
2.論文與著作賽道
?。?)參賽內容:教學論文、學術論文、教材、專著、編著等。
?。?)提交內容:pdf或PPT文檔形式提交,含封面、目錄、內容介紹、部分主要章節或完整內容等,大小50M內。已出版或發表者,請在設計說明中注明出版或發表信息。
?。?)參賽類別
D.論文類:教學論文、學術論文等類。
D1.已發表論文:近五年發表但未獲省級以上獎勵的論文。
D2.未發表的獲獎論文。大賽組委會可提供鏈接若干家核心期刊發表的服務(見提供目錄)。
D21核心期刊論文主題
E.著作類教材、專著、編著等圖書出版物。
E1已出版圖書:未獲過省級以上獎勵的圖書出版物。
E2未出版書稿主題
大賽組委會可提供鏈接教育部直屬高校出版單位的服務。獲獎作品可獲得資助出版,申報國家級、省級規劃教材及優秀教材等機會。
3.課程與教學賽道
根據新工科、新文科背景下,教育主管部門藝術設計領域提倡的教學新模式,如精品課程、優質課程、高水平課程、一流課程和教學成果獎展現的經驗,并關注本賽道的參賽內容。
?。?)參賽資格要求
?、僭O計類專業的專業課或專業基礎課程;
?、谡n程負責人已開設相應課程兩個學期以上;
?、畚传@過省級以上榮譽。
?。?)參賽內容
提交說課視頻和教學設計樣例。線上課程、線下課程、混合式課程或實踐課程均可。同時提交課程設計樣例一份;
?。?)提交內容
教學設計樣例,jpg格式,不超過5M;視頻采用“說課”形式,闡述課程教學設計及相關應用成果么,大小不超過100M,最多上傳1個,格式要求mp4,視頻編碼H.264。
?。?)參賽類別
F.課程與教學:具有創新性、示范引領性初建課程、已獲得校級或省級相關榮譽的課程均可參賽。鏈接國家級一流課程、精品課程、優質課程等。
4.項目與課題賽道
?。?)參賽內容:
個人或團隊產教課題、項目成果、產教融合創新案例。如:設計創新項目規劃方案、產教融合創新案例、市場應用設計項目案例、課題成果。項目內容不限,盡量體現產教融合特色。
?。?)提交內容
成果匯總為一個pdf文檔,含封面、成果簡介、成果內容、附件支撐材料等,大小100M內。
?。?)參賽類別
G.項目與課題:產教課題、項目成果、產教融合創新案例等。
七、參賽作品提交要求
1.作品格式要求
?。?)靜態作品:以平面方式提交實物或模型照片、設計效果圖等1~5個展板。每個展板為A3版面(寬297mm×高420mm),大小5M內,精度高于300dpi;以jpg格式上傳,不要以壓縮包格式上傳。
?。?)動態作品:以視頻形式提交,大小不超過100M,正常5分鐘以內,最多上傳1個;格式要求:mp4(視頻編碼:H.264)。視頻上傳完成后,還可選擇添加視頻圖片(非必填)。
?。?)文檔作品:每件作品最多上傳1個文檔,大小不超過100M;文檔格式:.doc、.docx、.xlsx、.pdf、.ppt。
注:
?、贂嬵愖髌?,提交掃描或高清拍攝等形式數字化作品。作品尺寸、材料、使用繪畫工具不限。獲獎后,根據展覽需要,提交實物。
?、诮换ヮ愖髌?,以游戲、交互效果等過程預覽視頻形式提交,錄制程序實際運行畫面,可同時提交可執行程序。
?、郛a品設計相關作品,可同時提交作品展示視頻,在作品提交頁面提交創作過程。
2.作品說明:不超過200字,闡述作品亮點、創意、文化等信息。提交資料均不得出現作者的任何信息和記號。設計說明在上傳作品頁面填寫,不能作為文檔文件上傳。
3.作者數量:個人或團隊均可參賽。團隊參賽作品或項目可跨單位組隊,每件作品的作者數量不超過5人。
八、參賽流程
1.在線提交作品流程
詳見第五屆大賽參賽報名&作品提交流程
2.參賽報名:為保障大賽順利開展,大賽對參賽作品收?。?50元/件報名費,建議由參賽作者所在院?;騿挝怀袚?。
3.大賽評審:評審分為校賽、省賽和國賽三級評審。校賽評審由各院系組織評審,推送至省賽;省賽評審由各省賽執委會參照《省賽評審規則》組織評審,主要獎項作品項目推送至國賽;國賽評審由大賽組委會組織,最終評選出國賽獎項。
九、獎項設置
1.省賽獎項設置:特金獎,金獎、銀獎、銅獎,優秀指導教師獎,優秀組織教師獎,優秀組織單位獎。
2.國賽獎項設置:金獎、銀獎、銅獎,優秀指導教師獎,優秀組織教師獎,優秀組織單位獎。
3.主題賽道獎項及獎品設置,詳見相應主題設計賽道官網相關訊息。
十、知識產權
1.知識產權
?。?)參賽者應擁有參賽內容的完全知識產權,一旦發現侵權,則參賽資格及所獲獎項作廢,參賽者承擔全部法律責任。
?。?)參賽者承擔保護其項目知識產權的責任。組委會享有對參賽內容進行媒體宣傳、出版發行、展示及產業化交易權利。
?。?)參賽者有義務配合大賽組委會,推進成果轉化與產業化應用。不配合者,大賽組委會保留取消其相關獎項的權利。
2.相關說明
?。?)寄送至大賽組委會的各類資料概不退還,參賽者不得提出任何索償要求。
?。?)獎項如有爭議,以評審結果為準。根據參賽作品項目質量及創新程度等特殊所限,組委會有權空缺獎項。
?。?)大賽具體安排由組委會制定并公告。大賽組委會對本賽保留最終解釋權。
十一、成果轉化
1.參與共建:大賽獲獎者或單位將有機會參加學術論壇、研修班、工作坊、文創基地、工業設計中心共建等活動。
2.項目對接:大賽獲獎內容將在線上線下公開展示,促進作品成果的常態化對接落地。
3.成果孵化:組委會有權遴選并孵化相關參賽內容,優先通過各類平臺宣傳推廣。
4.以賽促教·以賽助產:大賽將通過東方創意之星產教聯盟強化產教融合實施機制:①打通產業鏈,培育創新創業團隊,助力作品投產與研究應用,組織作者與相關機構對接洽談簽約,開展產教融合項目與校企實訓基地建設等,提升教學水平與科研轉化率,提升學生就業質量與創業成功率。②構建四位一體創新模式:促進院校成果轉化;賦能企業發展上市;協同產業創新升級;助力政府招商引智。
十二、賽事咨詢
咨詢電話:(微信同號)
官方公眾號:東方好創意
參賽交流QQ群:617985445(口令:參賽咨詢)
參賽交流微信群,可聯系秘書處加入!
圖文:大賽秘書處
https://mp.weixin.qq.com/s/0yFqRsZy_CyROcXAyIdo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