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能永續|深圳國際低碳城·2022公共藝術展
全球氣候變化不斷加劇,低碳減排已成為國際共同應對的重點問題。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成為促進未來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需求。由中共深圳市龍崗區委宣傳部主辦,坪地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協辦,深圳市前沿藝穗藝術中心策展的深圳國際低碳城·2022公共藝術展,于2022年11月4日至12月31日在深圳國際低碳城展出。深圳國際低碳城·2022公共藝術展,也是“2022深圳國際低碳城·低碳季”六大重點活動之一。八組國內外的藝術家展現的藝術作品,伴隨日升日落,講述著人與自然的故事。
深圳國際低碳城實景圖
本屆公共藝術展以“藝能永續”為主題,圍繞“低碳”、“能源”兩大關鍵詞,邀請了中國深圳、中國北京、中國香港、日本名古屋、日本京都八組藝術家,將繪畫、雕塑、建筑、裝置等多種藝術形式的作品,融入深圳國際低碳城多元空間場域與自然生態環境中。以創新力的表達、前沿的國際視角、開放包容的思想維度,同時以藝術實踐的表達?式重新認識能源與生態,思考藝術創作和自然、空間、?之間的可持續發展關系。希望人們可以重新與生態環境和諧共處,重新審視人與自然的平衡之道。
“眾創無限”、“自然宿生”、“構筑未來”作為本屆公共藝術展的三大板塊,表達了人類對自然從認識到共融的遞進關系,展現出對“低碳”議題不同維度的藝術表達。
在“眾創無限”板塊,藝術家們以繪畫、雕塑的形式,創造了小啵小噠,六大能伙伴們的“擬人”形態,并由他們來帶領大家一同去探索這場低碳的未知之旅。
童昆鳥作為備受矚目的中國青年藝術家之一,1990年出?于湖南長沙,2015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第三工作室,現?作?活于北京。他作品形式多樣,憑借著天馬行空的想法,在裝置、?為、影像、雕塑、繪畫等媒介之間自由切換?!袄⊥踝印钡耐馓桙c明了他藝術創作的主要媒介。他利用現成物組合,包括大規模生產的商品和可回收物料,向大眾傳遞著其顛覆性的幽默感,用一種所謂的“惡趣味”打造了一個屬于當代年輕群體的寓言模式。童昆?在拜物情緒、消費文化符號盛行,信息過載的當下,不斷突破人類再造物的想象邊界,呈現刁鉆與戲謔并?的重構。其作品見于大型展覽、雙年展與美術館收藏。
《噠啵塑蜜花》以綠色和平國際組織合作為契機,從環保的角度出發進行創作,引起觀眾想象未來的花園是否會長出真正的塑料花,表達對未來環境的擔憂,警醒人類愛護自然生態。在網狀的金邊花盆中,甜蜜空氣的氤氳中滋養出兩枚花骨朵兒,這兩朵塑料姐妹花象征著被人類異化的塑料體。童昆鳥為它們命名為?噠和?啵,她們相互牽連,相互塑造,彼此欣賞又相互斗艷,不可言說的“甜蜜”正在悄悄上演...
LuLu出生于1987年,在2015年墨西哥的旅途中機緣巧合開始接觸壁畫,至此開始了繪畫生涯。2017年,她參加了“未知的亞洲”(Unknown Asia)比賽,贏得了大獎賽評委獎。她創作一般沒有草圖,通常直接使用透明水彩和丙烯酸顏料自由自在地揮舞畫筆。她喜歡在世界各地的孤兒院、學校等地方創作,作品色彩清新,充滿童真,帶著強烈的童話色彩。她的夢想是拜訪世界各地,創作自己的壁畫,用作品給人們帶來快樂,并以此作為繼續創作的動力和靈感。
《大氣的愈合之旅》以繪本的方式呈現,以簡單易懂的知識科普為主要內容,講述了六大可再生能源:風能、水能、海洋能、地熱能、生物能、太陽能對環境保護的作用與可持續發展的價值。表達了對未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愿景。
大自然沒有廢棄物。隨處可見的落葉、枯枝、石頭、斷木等自然“廢棄”材料都蘊藏著巨大的能量,而藝術家們通過創作讓它們重現生機,給予觀眾一個全新的視角,希望未來人們可以重新與自然和諧共處。
朱劍辰擅長以算法造型與新材料為媒介,打破科學主義與超驗場域的邊界,向后人類存在的本質發起詰問,并著眼于技術的未來及其對人類的影響,同時展現出對東方性象征圖像的當代性轉化的探索。作品涉及交互裝置、影像、綜合材料繪畫等多元媒介,曾展出于日本國立新美術館、X美術館、阿那亞候鳥300等。他出版了獨創理論《星體藝術史:隱形的Z軸》,徐冰作序并評價其“給看似有序的文化生態輸入了一個新的序列”。該書將榮格藝術心理學、星體文化與藝術史結合,具有開拓意義。他擔任凱悅尚萃酒店藝術指導,獲得北京當代藝術基金會最佳交互裝置獎,并獲得APENFT基金會第二人生獎、IF獎、紅點獎、金點獎、意大利A獎最高鉑金獎、美國Graphis金獎等國際獎項。
《Nebula0927{我們都在這里等一首歌}》是一件由公眾參與完成的作品,以循環與凈化為理念,通過工作坊形式,每一位參與者走進山海間撿拾到“自然寶藏”,通過藝術家共同的冥想,創作屬于自己的“能量星球”,并在最終將星球匯集而成為一個整體,發光而運動的傳送帶托起世間萬物并彼此連接,由此介入共生的議題。
黑一烊于1999年創建SenseTeam感觀體,為國際平面設計聯盟(AGI)會員,深圳平面設計師協會(SGDA)學術委員,涉足品牌創意、視覺和空間設計、藝術創作、策展、文化出版編輯等領域。其作品在海內外屢獲獎項,獲得世界各地博物館珍藏,受高度學術評價。經常接受媒體訪問與展覽邀請,參與專業評委與企業演講,專業備受認可。其品牌設計經驗豐富,獲獎無數,為中國新一代設計界的代表人物。
2018年9月,超強臺風“山竹”來襲,黑一烊帶著對自然、城市、生命的思考發起了“山竹計劃”公共藝術項目。以回收倒下的樹木,用產品設計的力量,讓斷木以椅子的方式得以重生,每一把限量椅子擁有專屬編號的身份銘牌,將椅子放置在公園、美術館等空間,讓其回歸城市公共視野,與人形成互動,公眾積極參與其中,以一種全新的思路闡述城市獨特的生命力和恢復力,體現自然與城市的共生。
圖片
杜峰松為DuDo DESIGN——深圳市杜峰松設計有限公司創作總監、深圳市平面設計協會(SGDA)顧問,曾任深圳平面設計協會副主席。上海平面設計師專業委員會會員。作品被法國、波蘭、加拿大、美國、日本、香港及國內等眾多文化機構和博物館收藏。
《落葉歸根》以秋日隨處可見的“落葉”為主要創作材料,將它們從掃帚下搶救出來,編合為多種造型可視的生物有機肥力元素,懸掛于庭院樹木的枝頭。卷曲的枯葉在斑駁的光影
UMMM設計和創意工作室成立于2012年京都,跨越書籍、平面設計、時尚、空間設計、藝術指導等領域,負責多種當代藝術展覽策劃、空間設計和宣傳設計等。它擁有一個以“更新眼睛”為主題的時尚品牌KIWI,倡導以新鮮視角看待日常事物。近年來,UMMM負責了京都國際寫真祭KYOTOGRAPHIE、東九條小劇院Theatre E9 KYOTO的藝術指導、龜岡市霧藝術節“FLY BAG PROJECT”的制作統籌、吉田義的寫真集《英雄》、《DRAG QUEEN》的裝訂與設計。UMMM曾在京都藝術設計大學兼職講師,并于2018年出版了KIWI BOOK vol.2。
UMMM的作品既能引起人們注意,也為地方創造新景觀。UMMM希望借此表達方式與參與形式,倡導“塑料廢料零排放宣言”,同時讓更多人反思環境污染問題。
《灰姑娘的絢彩裙裝》展示了人們身邊隨處可見的石頭,以大理石紋加工技法讓這些不甘平凡的石頭們盛裝打扮成大理石的彩色肌理,搖身一變為身著華麗裙裝的大理石,本次作品延續UMMM的“變廢為寶”的創作理念,希望能借此機會,重新讓人們觀察平時注意不到的事物,開發蘊藏著數億年時光的廢石價值,用藝術的手法為被忽視的自然資源續寫傳奇,讓人們由此惜物愛物,發現大自然不平凡的光彩,認知當下的人們與自然的關系。
“低碳”社會的未來是什么樣?在“構筑未來”板塊,藝術家們進行了大膽設想,前瞻“低碳”世界圖景,兩件作品均為深圳能國際低碳城·2022公共藝術展特邀創作。
白小刺本名沈曉鳴,1974年出生,浙江紹興人,藝術家,攝影師,早年攝影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多次當代藝術展,近年來投身深圳文化與海洋生態保護工作,目前為大鵬半島海洋圖書館長,潛愛大鵬理事長。
許凌茵為二三物造所主理人,生于遼寧大連,目前生活工作于深圳海邊。長期關注海洋在地文化,并聯合本地環保機構進行藝術化表達。
《海陸生息》核心概念是在地球的海洋上,用Biorock技術造就一個新的漂浮大陸,建造一種全新的生態圈,并進行反向星際移民計劃。離地球最近的月球上,桂花樹、兔子作為第一批移民移居地球,在蝴蝶湖的城市水體的漂浮大陸上登陸暫居。在濱海人居用地矛盾突出的背景下,作品制造了一種新型的生態景觀,提出我們是否可以轉化思路,從“填海要地”改為“讓海洋自發生長大地”,在履行固碳歷史使命的同時為新居住時代的人們提供全新陸地的命題。我們可以稱這種陸地為“負碳漂浮大陸”。
阮文韜畢業于英國劍橋大學,2011年在香港創辦GROUNDWORK元新建城,致力從事社會項目研究,務求改善香港的居住環境,不斷探索如何糅合人文精神與美學創新。Groundwork元新建城在過去三年設計了一系列“建筑玩具”,讓小孩了解空間藝術,同時讓成年人重拾童真。該公司在來年將繼續探索藝術/空間與玩具的關系。2019年阮文韜應邀在深圳發表TEDx演講,提倡人文建筑和建筑師的社會責任。
《兩忘煙水里》會隨時間流逝而逐漸變換,建筑師阮文韜以瓦片與鋼條作為主要建筑材料。而湖邊的草坪會逐漸攀上鋼架,最終形成一方蔭蔽,與國際低碳城的周邊景象互相映襯,同時作品也希望呼吁大家親近自然,感受非人造環境中一絲沁爽。
此外,展覽與紅樹林基金會、一πYIPAI合作,開展兩場藝術工作坊活動,以由淺入深的角度讓公眾參與藝術創作的同時,認知“低碳”與“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審視人與自然的平衡之道。
片
在深圳市前沿藝穗藝術中心和紅樹林基金會的聯合發起之下,于10月22日開啟了朱劍辰“能量星球”的藝術工作坊。30位參與者們來到山海相接的深圳天文臺,并徒步收集自己心儀的自然之物,通過藝術冥想與指導,完成屬于每一個人的“能量星球”的創作。參與者們通過對自然的探索和對內心的觀察,感受人與自然的同頻共振。
UMMM“廢石為寶”工作坊由深圳市前沿藝穗藝術中心攜手一πYIPAI聯合發起。作為展覽藝術共創的組成部分,工作坊招募了十組親子家庭,一同收集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普通石頭,于10月29日在UMMM的遠程視頻指導之下,通過富有想象的色彩浸染,讓普通的石頭擁有了大理石般的美麗花紋,煥發出不尋常的光彩。通過藝術工作坊的形式,大人與小孩一起關注到身邊的細微事物。
兩場藝術工作坊作品經挑選,均作為藝術家作品的組成部分在展覽現場呈現。另有北京當代藝術基金會、紅樹林基金會、深圳市大鵬新區珊瑚保育志愿聯合會和深圳大鵬半島海洋圖書館,共同展示對“低碳”與“可持續”相關的成果、科普等內容。
主辦單位:中共深圳市龍崗區委宣傳部
協辦單位:坪地街道黨工委、辦事處
策展單位:深圳市前沿藝穗藝術中心
展覽設計:深圳市英途聯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支持單位(排名不分先后):
深圳市建筑科學研究院
深圳市國家氣候觀象臺
華潤置地城市運營管理(深圳)有限公司
深圳市華城國際低碳城開發建設有限公司
北京當代藝術基金會
深圳婦女兒童發展基金會
紅樹林基金會
一πyipai
潛愛大鵬
大鵬半島海洋圖書館
策展人:朱德才
展覽工作組:
劉斌、劉敬、鐘宇嬋、肖志釗、張玥、戴玉瑩、岳正、羅倩、劉思彤、吳志豪、杜雅儀、潘思彤、蔡貝妮、唐雪雯、霍智泳、賴秋鳳、唐寧
藝術共創人員(排名不分先后):
朱沐之、謝莉斯、陳頤馗、賈曉清、俞作麗、胡妹、唐瑾華、李艷榮、王文娟、劉玲鈴蘭、淳子、范先慧、鐘靜文、楊秋香、任超、易瀚興、趙玲、劉邦望、魏萬榮、龔天朗、丁祖一、王如航、殷功俊、梁寶文、陳星穎、陳星莼、張淑怡、洪乙馨、李林麗、葉子萱、張芳菲、王譯萱、曾慶壟、張曾綺、熊莉華、孟憲林、黃媛、洪瑾瑜、陳娟、陳子琰、金女士、鄭宇衡
鳴謝人員(排名不分先后):
謝晨星、袁婕、陳詩雅、張換鴻、劉惠春、林秀敏、張蔚馨、周夢琪、張斯田、莊野?;?、徐亞男,鐘南,付豪,徐坤,鐘詩揚,翟一瞳、翟柳、溫家怡、施文君、王麗穎、劉依婷,羅舜予,劉倩蓉,朱燕霞,劉嘉禧、孫延超、劉益民、何聯濤、李芬、卓可凡、曹蔓蕾、胡澤彬、楊婷婷、盧雋、江啟堅、王東旭、黃家煜、劉浩闖、李偉成、王雷、蔣寬
特別聲明:
肖像權歸被攝者個人所有,最終解釋權歸主辦方所有。
https://mp.weixin.qq.com/s/xZZc28Z5vn3-QyTQpjMfV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