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港新片區書院站樞紐地區綜合開發設計方案國際征集競賽結果公布
2022年初,ppas與中鐵上海設計院組成設計聯合體入選“臨港新片區書院站樞紐地區綜合開發設計方案國際征集”,與另外三家國際知名設計團隊同場競技。近日,主辦方公布競賽結果,經專家評定ppas與中鐵聯合體最終獲得第一名。
設計愿景
書院作為臨港主城與張江創新聯動門戶,將塑造臨港區域最具親和力與前瞻性的高新小城氛圍,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創造人群,為區域的發展積聚蓬勃力量。未來的藍圖將以人的需求為中心,將自然、人文、體驗、技術與本土的智慧相互交織,以創新成就未來,成就人民、產業與城市融匯發展的全新可能,演繹云中綠里的未來高新小城。
總體設計的8個特色
從差異化發展理念出發,規劃圍繞人與交通樞紐的關系,仔細考量與臨港主城互補的小城氛圍,體驗先導的樞紐設施,服務高新產業的區域功能中心以及演繹在地特色的城市空間范式,塑造富有魅力的特征場所,勾勒出激動人心的站城印象:
生態先導的藍綠架構:順應書院的自然肌理,通過對現狀河網的保留,提升原規劃骨架,形成交錯格網的空間特征。圍繞湖水與內港的生態水面,形成中央公園與內港公園的雙綠心布局,以蕩舟環鏈接雙子綠心,塑造愜意美好的聯通體驗。
體驗優先的區域聯通:針對性地對線路及書院站點進行優化,提升區域便捷性與價值,引導規劃水上交通連接與路上快捷通達路線,疏導過境交通,使得書院站形成服務主城西北方向的連接樞紐與獨具特色的三合一水陸樞紐,打造出門見湖、云中綠里的未來樞紐體驗。
低碳宜人的出行體驗:以低碳為主導的城市交通系統結合江南特色的低碳水上交通,將出行重塑為體驗城市的最佳手段。
聯動周邊的功能布局:針對中芯等高新產業需求,彌補區域發展短板,以“高新產業的新創造中心、城市服務的新體驗基地、創造人群的新生活社區”的“三新”創新模式增加區域高新產業服務與集聚能力。
小城親切的空間基底:發揮與主城的比較優勢,突出小城的宜人體驗,保證適宜的開發強度,塑造體驗與強度平衡的空間關系。
增加認同的創造城區:針對高新產業人群的交流需求,塑造城市與社區歸屬感的空間模式,提供鼓勵交流與社區認同的全新體驗性城區發展模式。
城鄉交融的創新聚落:充分挖掘區域交通核心緊鄰村落的發展潛力,發揮村落與生態融合的特質,以卓越的創新聚落和示范性的中心服務聚落,形成結合區域產業的全新發展構想,改善城鄉關系與觀瞻效果。
前瞻未來的智慧體驗:智慧城市作為未來發展的基礎,將作為體驗改善的關鍵。通過一張藍圖的智慧城市底板、提升出行體驗的智慧道路、前瞻性智慧交通節點以及應對未來需要的智慧物流配送體系,提升人們面向未來的智慧生活體驗。
富有魅力的特征場所
在書院高新小城的整體規劃基礎上,結合規劃區的在地特征,方案針對創造人群需求,打造4大引人入勝的特征性場所,成為市民與游客相聚的魅力空間:
新書院廠(New Shuyuan Courtyard):陽光、綠色、湖水賦予了書院非凡的第一印象。作為書院站TOD區域的空間核心,新書院廠以層層疊落的綠色圍合空間重新演繹“書院廠”的歷史原型。日光中的綠色露臺層疊向內港伸展,市民與游客穿過綠色的第二首層,直達內港。出站見湖的體驗,使書院站的氣質與眾不同。
蕩舟環(Boating Ring):水鄉文明不能止步于傳統。蕩舟環作為鏈接雙子綠心的環網,以水的靈動導入,讓現代水鄉名副其實。都市精華的核心體驗,通過低污染高景觀的電動水上交通得以實現。游客與市民將以水上蕩舟的浪漫出行方式,體驗書院都市的美好。
璀鉆街區(Crystal Block):區別于文化公建與生活有距離的傳統布局,“璀鉆街區”以公共文化功能與商業的相互帶動的分散混合布局模式,創造文化嫁接生活的新需求?;盍Φ目臻g基底,連續的都市界面,聯通的宜人慢行空間,讓文化深入日常生活,賦予商業街區與眾不同的創造活力。
創新的Lively-HUB:未來的書院,將開創5min社區服務的集中式布局先河。創新的Lively-HUB,意圖打造全新的生活服務與交往空間,六合一的功能簇群,將成為社區凝聚與創造的焦點,賦予社區不同人群相遇交互的氛圍,增加社區的認同。
延伸閱讀
7月30日,臨港新片區書院站樞紐地區綜合開發設計方案國際征集成果評審會在上海滴水湖中心成功舉辦。德國ppas與中鐵上海院、日本日建設計與上海DC國際、美國AECOM與上海建筑院、中國香港凱達環球與上規公司四家享有國內外聲譽的設計聯合體團隊各攜其專業卓越的設計成果,奉上一場美輪美奐的未來科創新城與站城一體化開發暢想盛宴。世界級產業集群將在此形成,城市的繁華與農村的繁榮交相輝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家園將使全球高層次人才為之傾心,臨港新片區將在上海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征途上作出新的探索。
▍國際方案征集設計和研究范圍
設計范圍圖
▍國際征集成果展示
德國ppas、中鐵上海院聯合體
以差異化發展的理念出發,圍繞人與交通樞紐的關系,仔細考慮主城互補的小城氛圍,體驗先導的樞紐設施,服務高新產業的區域功能中心以及演繹在地特色的城市空間范式,塑造富有魅力的特征場所,激發激動人心的站城印象。
塑造生態先導的藍綠架構,體驗優先的區域聯通,低碳宜人的出行體驗,以人的需求為中心,將自然、人文、體驗、技術與本土的智慧相互交織,以創新成就未來,成就人民、產業與城市融匯發展的全新可能,演繹云中綠里的未來高新小城。
日建設計、DC國際聯合體
以“IV維都芯,田園城市(I.V.Urban-Core,Pastoral City)”為愿景,希望展現創新的產業、活力的場所、永續的環境、人文的氛圍,四維復合的田園都市。規劃強調城鄉融合、產城創新。通過編織生態網絡,形成水綠城共融的城市生態格局以及具有江南水鄉特色的水岸空間;“小街區,密路網”,打造宜人的城市空間尺度。
核心區以TOD 5.0概念圍繞站點樞紐打造立體復合的城市核心,與農業商業、生態旅游、文化、休閑、購物、居住等多層次無縫融合,使其作為引擎向其輻射范圍內的城市區域源源不斷地注入活力,凝聚整個城市片區。
美國AECOM、上海建筑院聯合體
以書院樞紐地區為新試點,最大程度掌握軌交優勢與環境特色,以精細化產業定位與高效益開發運營,提出一個能夠激發綠色經濟動能的城鄉融合、產城相依、藍綠共存的創新社區發展示范。以“產城服務樞紐·綠創生活家園”為愿景,集結科技+城市服務,打造一處煥新臨港形象與實力的品牌社區。
以輕簡高效的總體設計框架、有機有序的開發布局、藍綠融合的公共空間網絡、落實綠色出行效益的綜合交通系統,以及科技商務樞紐、田園科創島、創享生活社區、樂享生活片區、共享混合社區五大各具特色的功能組團。
凱達環球、上規公司聯合體
以“創鏈芯島·懸浮森林”為總體目標,探索城市、田園、科技、人才的多元復合關系,將規劃區打造為樞紐引領、活力聚合的科創前哨站,城野對話、藍綠融合的城鄉鏈接體,產城無界、包容復合的人才聚居地。
以一條復合生態涵養、休閑活動與公共服務的T型生態綠廊為骨架,串聯重要的公共建筑與活力空間。南部以TOD站點塑造多維活力核心,形成鏈接創新前沿與回歸人本活力的“懸浮森林”;中部以綠為核,打造人文生態心。營造三個分別“向樞紐、向產業、向郊野”的樞紐活力社區、生態產業社區和國際人才社區,實現城野融合、服務聯動。
▍新的演繹
2022年是浦東全面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關鍵一年、臨港新片區第一個三年行動計劃的收官之年,也是港城集團成立20周年。作為臨港新片區開發建設主力軍,港城集團勇擔國家戰略使命,深耕臨港砥礪奮進,將圍繞上海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目標,強化投身建設浦東“引領區”的王牌意識和責任,聚焦臨港新片區“十四五”規劃目標,踐行人民城市理念,結合集團“5+5”發展戰略和2022年“創新競合”年建設,以高起點高品質規劃為引領,推進重點區域開發建設和城市功能塑造。
圍繞“社會主義現代化城市的臨港樣板”這一目標,加強產城融合、藍綠融合、城鄉融合,以激動人心的西北門戶樞紐、創新創業人才的集聚地、高品質生活的樣板間、城鄉融合的示范區、江南水鄉的田園之城為五大開發愿景,遵循以人為本、整體規劃、分步實施、面向未來四個發展原則,將書院站樞紐地區打造成一座創新創業活力迸發、城市環境傾心宜人,歷史傳承與時代潮流融合共生,國際風范與東方神韻相得益彰的魅力之城、希望之城。
百年書院廠的歷史將在新時代展開新的演繹,港城集團也將從“精品城市”到“極品城市”,再次書寫國際一流的新城開發篇章。
信息來源:港城集團
作品詳見(復制以下鏈接進瀏覽器查看):
https://mp.weixin.qq.com/s/8PpiUwP1QKB2Ibnj_hTeS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