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環復興公園公共藝術青年設計大賽”獲獎名單揭曉
“2023年環復興公園公共藝術青年設計大賽”終審大會于12月27日落下帷幕,經七日公示,現正式揭曉8件獲獎作品,恭喜以下優秀作品榮獲大賽一二三等獎及特別獎!
獲獎名單
一等獎
作品名稱:《Croissant Park》
作者:戴鈺惠、何佳怡
設計理念:聞名于法國的“可頌”面包擁有悠久歷史,不僅是年輕一代的時髦單品,也是大部分老年人對于法國的第一印象。設計以法式草坪文化為切入點,將“可頌”作為景觀符號置入場地,進一步激發場地活力從而豐富人們的草坪活動,并同時滿足中老年人的遮蔭需求;通過點式注入潛移默化地塑造和強調人們的行為習慣,讓法式草坪文化的內核永久留在這座中國唯一的法式古典園林內。另一方面,膜結構感官輕盈、雕塑感強,其大體量和亮黃色外表也將成為新的城市標識,產生IP效應帶動周邊街道自然自發自愿的激活,為整座城區注入更多元、更加年輕化的藝術色彩。
二等獎
作品名稱:《蹺蹺傘》
作者:張寧、韓依家、劉宇軒
設計理念:本作品是以連接城市中人與人的關系為主題,在傳統的蹺蹺板這個設施進行改造,運用了環保再生碰擊布和鋼架結構為主要材料,和周圍的環境建筑形成對比,蹺蹺板整體形狀是以幾何形為主,多個蹺蹺板組合形成六邊形。在滿足娛樂需求的基礎上,增加了游客的相互寫作和溝通,營造出歡樂的氛圍。
作品名稱:《生?融之舞》
作者:王海清
設計理念:芭蕾舞興盛于法國。本作品以植物藤蔓為元素,抽象生長出一個芭蕾舞者,藤蔓上點綴著璀璨的燈光,在水池中翩翩起舞。表達出鴉片戰爭后,各國文化在上海生根發芽,最終融合成“海納百川,兼容并蓄”的海派文化。同時提醒中國人民銘記歷史,不忘初心,以開放、包容、團結、奮進的姿態書寫新歷史。
三等獎
作品名稱:《清輝夜凝》
作者:段兆黨、翟羽劍
設計理念:“巍巍乎屹立,遺世而獨立?!睂ひ捯环綍缤?,于上立“燈塔”,如清輝夜凝,或照耀,或登高,寧靜而有力,擲地有聲;孤獨又靜默,何以陪伴。尋求結構的真實性,建構“燈塔”,營造其孤獨的空間氛圍感受,驚鴻一瞥,所見所望所感,皆是靜默獨立。登高而遠望,縱覽一湖之景致,上下天光,一碧萬頃,遠處的夕陽殘留,近處的樹葉婆娑。為了實現燈塔這一空間意向,方案采用整體張拉結構,形成一個穩定的漂浮的構筑,使得中間三角平臺呈懸浮狀態,與底層桿件不存在直接連接,而是通過拉索固定,形成漂浮的平臺。
作品名稱:《風歸——系列椅》
作者:葉雨暄
設計理念:以歷史工藝與休憩座椅進行融合,將榫卯、斗拱與科普教育融入對場地進行設計,設計來源宋《營造法原》中斗拱重拱及木作榫卯結構,增設場地特色,融入人文歷史,打造風歸系列椅??沙掷m設計也納入考慮,座椅材料使用竹木設計,竹木是生長周期時間短,強度高的一種可持續材料,在節省成本的同時減少不必要的材料浪費。設計區域的落葉喬木與植物可為場地內8成硬質景觀提供林蔭,營造舒適的戶外環境,減緩城市熱島效應。由簡入深,講述榫卯工藝的智慧與精巧,使其乘風歸去,又似在人間。
作品名稱:《融景之鏡》
作者:陳櫓伊、周睿欣
設計理念:公園最吸引人的莫過于自然風光,但再好的景也要好玩,要更多元化,要能夠滿足人日益增長的新需求。怎樣讓景觀綠化有青春活力?特別、新奇還有玩勁?試試鏡子,營造一個多維互動的鏡面空間,讓山水自然與科技幻境完美結合。景色間的呼應銜接、游覽的趣味性、小區域標志化、打卡化、熱度,它都可以做到。整體墻面都覆蓋鏡面反射膜,內部空間的流線引導,不僅讓游客感受新穎的游覽體驗,拓寬視覺效果,在小范圍內感受空間的拓寬與交織,還便利于打卡自拍,順應新媒體時代打卡風潮。在一些原本只能觀測到一半景色的地方,經過改造后,使得另一半也變成湖光美景,遮擋城市化帶來的城市建筑視覺影響干擾,使得人能全方位沉浸式體驗在自然美景中。
特別獎
作品名稱:《生命膠囊》
作者:蘇暢
設計理念:回溯復興公園歷史,在民國26年它從國民利益出發,自愿承接上海市立動物園因經費來源斷絕并被炸毀籠舍無法飼養的動物,后逐步發展成經營性動物園,最后于1963年動物遷居它處才停止飼養動物,可見復興公園是一座有溫度、重生命的公園。如今公園內,雖沒有各類展示性動物,但或許因為這里良好的生態,又或許因為愛動物人士時常的關注及飼喂,大量的城市流浪貓選擇在此棲息。本設計立足于發揚復興公園尊重生命這一歷史過往及偉績,以為流浪貓創造適合在公園中棲息的庇護所為目標,以法式酒桶造型結合中式進行藝術造型,并結合公益宣傳,創造出不需要過多人為干涉、材料環保且低成本、又與自然和諧相融的膠囊型庇護所。
作品名稱:《城市漫步》
作者:何子恒
設計理念:City Walk成為當代新型的休閑方式,通過漫步的方式,重新認識一下自己所處的環境。大步邁出,產生行走的動感,整個畫面充滿童趣與活力。長腿的造型與頭頂迸發的紙飛機寓意行走的力量,充滿動力。旋轉的腿部可以成為人們互動的場所,可以停留、休息,帶來有趣氛圍的同時吸引家庭、游客。以提供舒適的休閑環境為目標,使人們能夠在公園中放松身心,享受藝術與自然的融合。不僅具有實用價值,還為復興公園增添了美學和文化的氛圍。
入圍獎
作品名稱:《花園立方》
作者:吳義林、徐然
作品名稱:《向陽而生》
作者:張作霖
作品名稱:《滬·初見》
作者:王雨靜、高玉婷、張朝陽
作品名稱:《自由椅》
作者:宋蕊
作品名稱:《月下云生憶》
作者:朱靜蕾
作品名稱:《吉鷺之嶼》
作者:劉霽萱、周銘楷
作品名稱:《生長》
作者:施銳善
作品名稱:《時光的交錯》
作者:崔紅燕、許佳鈺
作品名稱:《化蝶》
作者:朱蕾
作品名稱:《釘子人生》
作者:黃朝勇
作品名稱:《春蠶》
作者:王思琦
作品名稱:《瑰途》
作者:周寶
作品名稱:《生機》
作者:程志勇
作品名稱:《呼吸》
作者:楊曉敏
作品名稱:《山水座》
作者:賴杰斌
組織機構
主辦單位
黃浦區綠化委員會辦公室
黃浦區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
上海市園林綠化行業協會
協辦單位
黃浦區綠化和市容管理局
上海思南公館商務管理有限公司
上海瑞永景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支持單位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
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
黃浦區人民政府
承辦單位
黃浦區綠化管理所
上海市園林綠化行業協會家庭園藝分會
上海尚綠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作品詳見(復制以下鏈接進瀏覽器查看):
https://mp.weixin.qq.com/s/B1NdCREpJTuEFM8IqIMW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