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城垣杯·規劃決策支持模型設計大賽”獲獎作品展示(五)
研究城市定量分析技術,建設規劃決策支持模型,推進決策支持技術共享,輔助城市規劃決策支持
由北京城垣數字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世界規劃教育組織、北規院弘都規劃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聯合主辦,北京城市實驗室、百度地圖慧眼、中國聯通智慧足跡共同協辦的第六屆“城垣杯·規劃決策支持模型設計大賽”已于2022年7月9日正式落下帷幕。經專家組評審,最終產生特等獎兩名,一等獎五名,二等獎十二名。大賽雖然落幕,但賽事的熱度不減,接下來的一段時間中,小編將會陸續為大家奉上本屆大賽優秀獲獎作品展示!
本期,讓我們共同欣賞一等獎獲得者,來自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的涂鴻昌、陳珂苑、陳子浩、許梧桐合作完成的《誰造成了擁堵?基于模擬的交通擁堵智能溯源系統與應用》。
1
選手風采
2
獲獎作品
《誰造成了擁堵?基于模擬的交通擁堵智能溯源系統與應用》
城市交通擁堵的治理離不開對擁堵的時空溯源,對擁堵成因的科學研判是緩堵策略有的放矢的重要前提。本研究嘗試從時空行為視角,以“市民出行需求-城市道路供給量”的供需平衡為切入,基于對上海市早高峰的交通擁堵問題的現狀研判,進行擁堵的時空溯源與成因解釋,即回答“誰造成了擁堵?”這一問題,為城市制定緩堵策略提供參考依據,并展望了可能的交通改善方案。
研究聚焦中微觀層面的個體時空行為視角,識別早高峰地面交通擁堵的成因——追溯擁堵路段的車輛從哪里來、到哪里去?,F有溯源方法存在不精準、成本高、較復雜等問題,研究綜合手機信令數據、交通態勢數據,采用路徑模擬技術,構建較精準、成本低、速度快、可推廣的擁堵溯源系統。定義擁堵貢獻指標,識別早高峰擁堵的主要來源與去向,并對高擁堵貢獻的出發、到達單元及主要方向進行案例分析。針對典型擁堵路段,歸納時空集中型、就業地約束型、交通蜂腰型三類擁堵發生機制,并展望可能的緩堵策略。
作品詳見(復制以下鏈接進瀏覽器查看):
https://mp.weixin.qq.com/s/QiV6NopCAV5sTIDfUMdv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