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和·合——大運河文化雕塑藝術邀請展
主辦單位:首都博物館
協辦單位:北京美術家協會雕塑與公共藝術委員會
學術支持單位:北京美術家協會
展覽時間:至2026年4月26日
展覽地點:北京大運河博物館三層景廊
總策劃:鄒鋒
策展人:錢亮
策展助理:徐金玉趙子鈺付廷棟
國內參展藝術家(按姓氏筆畫排序):馬天羽馬文甲王青春王哲鄧柯盧遠良盧征遠史鐘穎付廷棟馮崇利呂明岳朱尚熹朱羿郎喬遷劉烽許正龍孫禹李展李惠東李富軍楊碩吳笠安鄒鋒陳輝郅敏羅幻趙覃柳青秦璞夏德武柴鑫萌錢步輝錢亮黃山黃興國黃凈蕭立康悅宿志鵬董書兵甄亞雷竇付坤譚勛
國外參展藝術家:(韓國)金知瑞(俄羅斯)王亞娜(加拿大)麥利
一條大河,蜿蜒千年,以水為墨,寫就中華文明的恢弘史詩;一種精神,融匯南北,以和為脈,滋養多元文化的共生圖景;一種智慧,貫通古今,以合為橋,連接傳承與創新的永恒命題。在第49個國際博物館日到來之際,我們以“河·和·合”為名,邀約國內外眾多優秀藝術家以雕塑為筆,以空間為紙,共同書寫大運河文化的時代篇章。
大運河是一條人工的河,也是一條人文的河,更是人與自然相和合的河。北京大運河博物館作為傳承和展示大運河文化的重鎮,承載著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在大運河博物館舉辦雕塑展,旨在用藝術的方式深入挖掘大運河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多元立體地呈現大運河遺存承載的文化,弘揚大運河歷史凝結的文化,活化大運河流淌伴生的文化。
運載千秋,造福于民;和合之道,文化惠民。本次展覽匯聚了眾多雕塑家的佳作新品,以具象、寫實、抽象、寫意等多種表現形式,展現大運河的自然景觀、歷史風俗和文化內涵,綜合反映文旅融合時代背景下大運河“璀璨文化帶、綠色生態帶、繽紛旅游帶”的建設成果。展覽空間位于博物館三層景廊,蜿蜒的展線設計,暗合運河河道的氣韻流轉。展期跨越四季,作品將隨自然光線的變化呈現不同的表情,時間成為展覽的又一維度。我們期待觀眾不僅是觀者,更成為這場時空之旅的參與者,在移步換景中感受“河·和·合”的深層律動,共同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展覽現場
展覽作品
鄧柯《馬致遠像》樹脂
馬文甲《運河之子——錢鐘書》花崗巖
李富軍《大運河的紅色印記——江上青》青銅、花崗巖
喬遷《運河音韻》銅
李惠東《臨江仙——涉》青銅
步輝《運河燈影》銅
黃山《士》青銅
王青春《門神》耐候鋼
柳青《成果》鑄銅著色
李展《梨園舊夢》榆木、椿木
鄒鋒《河畔》青銅
蕭立《白駒》樟木、椴木
羅幻《灌木》銅
劉烽《虞美人》不銹鋼
黃凈《鱗》羊毛
夏德武《飛鳥》不銹鋼
許正龍《虛懷若谷》白銅
盧征遠《島嶼》黑色大理石
陳輝《心象》銅
史鐘穎《浮云驛站系列之7、8、9》不銹鋼網、錫
康悅《祥云》纖維
盧遠良《水天一色》不銹鋼
董書兵《河運國安》金屬
王哲、(俄羅斯)王亞娜《豐饒之河》樹脂
譚勛《李明莊計劃系列》鑄銅貼金
錢亮《疊翠7#》翡翠、螺栓
趙覃《荷19-逐影》樹脂電鍍
馮崇利《竹痕-8》鋼、不銹鋼
馬天羽《亟待商榷的命名——愛國菜》樹脂
柴鑫萌《冬藏》纖維
楊碩《花映運河》不銹鋼
吳笠安《自然的纏綿》白銅、不銹鋼
付廷棟(合藝術小組)《羊毛物語系列——琵琶行》毛氈、羊毛
黃興國《律動NO.02》不銹鋼
竇付坤《文字的N種空間》石材
宿志鵬《制造與被制造》青銅
朱尚熹《知識之島》不銹鋼、鋼材
秦璞《脈動》意大利卡拉拉大理石
郅敏《二十四節氣——白露》不銹鋼
朱羿郎《新生》不銹鋼
呂明岳《新器物No.7》大理石
甄亞雷《水之源》樹脂
孫禹《流形》不銹鋼
?。n國)金知瑞《空間里的空間》大漆、麻布、金粉等綜合材料
?。幽么螅溊度f家燈火》廢舊滑板、紙漿
視覺設計|羅浩林歐陽綺璇
作品展示詳見(復制以下鏈接進瀏覽器查看):
https://mp.weixin.qq.com/s/QVSPWrazQiVB2h74KIRoW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