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博物館新館建筑概念設計國際征集中標方案
三星堆遺址博物館園區距成都40公里,位于廣漢城西鴨子河畔。園區內部植被茂密,水系環繞,游客中心,一號館,二號館,研學館,文創館,文保中心等建筑散布其間。
在總圖布局上,設計選擇化零為整的策略,將博物館新館與游客中心一體化設計,自西向東分別布置庫區、展區、游客中心,新館三個體量單元向西南方向旋轉,朝向三星堆遺址區方向,將遺址公園盡收眼底,形成博物館與“遺址區”之間的時空對話。
古蜀王國城墻遺留下來的三個起伏相連的堆狀遺址和北面新月狀的月亮灣臺地,形成“三星伴月”景觀,“三星堆”由此得名。
設計將老館經典的螺旋曲線外墻延續發展,作為三個堆體外形和空間的控制曲線。屋頂采用斜坡覆土形態,建筑消隱的融入場地,與對面一號館斜坡形體左右呼應,建筑形成三個沿中軸排列的覆土堆體,寓意“堆列三星”。
設計在“顯”與“隱”、“新”與“舊”、“分“與“合”之間,尋找巧妙的平衡點,以恰當的姿態回應園區復雜的建筑現狀和場地文脈。
古蜀青銅面具通過極富表現力的眼睛,仿佛在與觀眾進行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在方案構思上,眼睛也作為建筑內部公共空間與外部遺址園區對話的窗口,巧妙地容納了“時空螺旋序廳”和“圜流古今劇場”兩個節點空間。
“時空螺旋序廳”
△仰望時空螺旋
在“圜流古今劇場”,游客可觀賞一場來自古蜀先民的情景短劇,也可透過“眼睛”,駐足欣賞老館與遺址的景色。
△寰流古今劇場
△建筑立面構造層次
穿過游客中心向西,進入時空螺旋序廳,螺旋樓梯環繞尺度放大6倍的青銅大立人雕塑,讓游客切實感受古蜀文明“沉睡千年,驚醒萬眾”的震撼。自序廳開始,通過設置靈活的觀展流線,游客既可以通過“一筆動線”連續參觀全部展廳,也可選擇參觀特定主題展廳。
新館共6個常展廳和1個臨展廳,展覽面積1.8萬㎡。結構設計采用鋼桁架樓蓋,保證展廳為均為靈活無柱,可分可合的開敞空間,設備管線布置于空腹桁架層,實現設備、結構、布展空間的高度集成。
展跨度約15到30M,一層展廳層高8M,二層展廳層高6-12M,通過樓板局部挑空,提供了6到15米不同高度的展廳,為靈活布展預留充分的條件。展廳北側布置專用貨運通道,便捷聯系庫區和展區。
項目名稱:三星堆博物館新館建筑概念設計
項目地點:中國·成都
設計方: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磯崎新+胡倩工作室
展覽面積1.8萬㎡
作品詳見(復制以下鏈接進瀏覽器查看):
https://mp.weixin.qq.com/s/7S8xpHH0eP6qcTQ0We0Tmg